深圳K11开业引争议,是艺术理想还是现实落差?

深圳新闻网

05-08 00:13

摘要

坐落在深圳太子湾的这座斥资百亿、历时七年打造的深圳商业新地标——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自4月28日分阶段试运营以来,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这座曾被寄予“大湾区文化零售新地标”厚望的项目,却在开业后因体验落差、招商争议和运营瑕疵陷入大众吐槽漩涡,“灯光很暗”“入驻品牌非常少”“卫生问题堪忧”“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等等成为争议的焦点。5月7日,深圳新闻网记者赴现场进行实地探访,并采访了现场顾客

入驻品牌极少

从艺术乌托邦到现实落差

作为K11内地首个旗舰项目,K11 ECOAST自规划起便以“艺术·人文·自然”为核心标签,宣称携手超50位全球顶尖艺术家,打造融合滨海景观、循环经济与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综合体。

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入驻的招商品牌的确略显“掉档”,一楼临街商铺大多处于尚未开业状态,此前宣传的“重奢矩阵”也未兑现,主力店以无印良品、费大厨等大众品牌为主,北馆一楼多数为临时搭建的快闪店,消费者可逛性不足,选择面较少。

基础设施兼备

环境卫生及动线布局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方面,对于网友关心的母婴室的设置,记者看到,商场在每层楼的洗手间旁都设有专门的母婴室,婴儿车放置区、哺乳区、无障碍门等,空间划分与功能分区清晰,兼顾独立和隐私性。

关于不少网友提到的灯光昏暗,记者发现,南馆总体色调明亮,北馆相对较为昏暗

卫生环境方面,对于网友吐槽的问题,记者整体逛了一圈后发现,整体卫生情况良好,随处能看到保洁员在清洁,但局部的地板和玻璃洁净程度的确还有提升的空间。

动线布局方面,或许是分阶段试运营的原因,南北馆以及各楼层之间尚未有明显的规律布局,动线较为混乱,绝大部分店铺处于待开业状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希望品牌更加完善尤其是餐饮品牌。

市民高期待

未来拭目以待

当然,K11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身处太子湾地段,拥有面朝大海的绝佳视野,总建筑面积接近23万平方米的开阔空间,独特的艺术氛围,还是赢得了不少前来打卡的市民好评。

目前,深圳商业存量已突破1800万平方米,同质化竞争白热化。K11 ECOAST的开业争议,折射出城市对商业体“既要艺术高度,又要体验温度”的期待。市民对K11的高期待,实则是希望其以“艺术+滨海”的稀缺性破局现有商业体。

尽管争议不断,K11 ECOAST日均10万客流的数据显示其仍具吸引力。未来能否扭转口碑,不仅需要其引入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店铺或高能级首店弥补初期招商短板,还需要持续提供如艺术展览等内容保持新鲜度,避免“打卡即弃”。那么,未来如何?把答案交给时间。

来源:深圳新闻网

记者:牛耘、胡津玮

编辑:周子灏

校审:吴俊霞、马丹、肖刚

转载请注明

图片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