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案例回放
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高三学生小王却显得漫不经心。他整日沉迷漫画,无论是课间、自习课,还是晚上回到宿舍,总是偷偷看漫画。这导致他上课时经常犯困,课后作业也敷衍了事,成绩一落千丈。当家长得知情况,试图与他沟通时,他却以“学习压力大,需要放松”为由进行辩解,并声称如果被施加过多压力,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这让家长陷入两难境地:既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又不敢给他施加过多压力。为此,他们十分焦虑,不知如何是好。
+ + + + +
剖 析
三重原因导致孩子沉迷虚拟世界
//
其实小王的案例并非个例。在高三这个紧张的学习阶段,一些孩子的确会出现沉迷漫画、游戏、短视频等问题。他们之所以会在关键学习阶段转而沉溺于学习之外的事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逃避学习压力
高三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巨大的高考压力。有的孩子尽管努力不懈,进步却微乎其微,逐渐演变成习得性无助,于是选择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心理安慰。比如,在漫画中,他们可能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认同其中的角色,进而产生共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学习甚至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高三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性,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一些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无法抵制虚拟世界的各种诱惑,从而沉迷其中。学习和娱乐之间界限不明确,不但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导致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会让他们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阻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形成。
亲子沟通不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亲子沟通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与孩子的沟通不够充分,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只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而不是耐心倾听和理解。这样的不恰当干预,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亲子冲突,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更加逆反,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
出 招
三步走引领孩子重回学习正轨
//
增强内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更容易产生内在动机,从而积极行动。为此,家长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共同设定目标。家长不妨和孩子共同拟定一份短期学习目标与长期学习计划,务必保证这些目标和计划既有一定难度,又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家长可鼓励孩子自主设立一些与其兴趣爱好相关的激励措施,比如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后,可购买一本漫画书或观看一场演唱会等,借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协调关系。
适当赋予自主权。家长可赋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决定权,使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拥有适当的自由度,比如周末可让孩子自主安排在家学习与娱乐时间,但要保证整体学习时长。这样做既能充分顺应孩子对自主性的追求,又能切实保障其学习效率不受影响。
强调学习意义。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深入探讨学习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孩子深刻领悟“学习绝非仅仅为了应对高考这一阶段性挑战,更关乎未来长远发展”。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可借助名人真实成功案例,或身边亲朋好友凭借学习改变命运的生动故事,点燃孩子内心对于学习的热情之火,使其直观、真切地明白学习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增强学习内驱力。
设定界限与规则,强化自律意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来塑造个体行为。当个体违反规则时,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或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当个体遵守规则时,则会受到奖励或获得正面反馈。为更好地引导沉迷虚拟世界的高三学生,家长应通过设定界限与规则,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
明确规则。家长应当与孩子共同设定学习与休息的边界,确立具体规则,例如可针对周末居家时光,确定固定的学习时段与休息时段,同时严格规定学习期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与此同时,明确违反规则需承担的后果至关重要,比如减少当日的娱乐时长。有了清晰的规则与明确的奖惩机制,孩子也能更好地实现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适度监督。家长可适度监督孩子的学习进程,同时要给予孩子正面反馈与鼓励。一旦孩子展现出自律行为或取得进步,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
允许试错。家长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行拟定个人学习与生活规划,促使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逐步掌握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的技巧,从而实现从依赖家长监督到自主掌控学习生活节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同时要及时抓住契机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加强情感联结,提升心理韧性
当个体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关爱时,更容易积极应对挑战和压力。因此,为让高三学生不再迷恋虚拟世界,家长在增强其内在动机、强化其自律意识的基础上,还应与孩子加强情感联结,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提升孩子心理韧性。
耐心倾听,深度共情。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巨大,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并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切忌不假思索地批评指责。比如,家长可温和回应:“我能体会到你此刻所承受的压力,学习之路本就布满艰辛,但不管怎样,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共同解决。”家长通过真切表达理解与共鸣,不仅能搭建起与孩子之间稳固的信任桥梁和深厚的情感纽带,还能带给孩子面对压力的勇气和底气。
亲子共融,促学启思。家长不妨精心规划一系列能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户外健身运动、趣味游戏等。这类活动能让孩子尽情释放学习压力,同时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除此之外,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契合其兴趣偏好的纪录片或访谈节目,巧妙引导孩子思索节目里那些与其兴趣相关的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助力孩子从多元视角深化对兴趣的认知。
及时求助,重塑信心。一旦孩子显露出较为显著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家长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与其共同助力孩子有效调节心理状态,重塑应对高考的信心,稳步提升抗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