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看深圳经济如何挑大梁

深政观察

01-15 12:04

摘要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2024年工作回顾2025年工作安排两大部分。

根据报告,2024年,广东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202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质提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1285万吨。

小政注意到,无论是2024年的工作回顾,还是2025年的工作安排,省政府工作报告都频频提及深圳。

2024年工作回顾

深圳外贸工业对全省贡献突出

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

一是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持续做实。

二是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是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

五是深入推进“五外联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彰显。

七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八是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效,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九是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有效。

小政注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对深圳着墨颇多,包括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深中通道通车运营深圳西丽高铁枢纽开工建设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等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等,可见对深圳工作的充分肯定。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广东经济克难前行,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广东经济发展的亮点,比如“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了全国超4成的贸易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等等。
回望过去一年的发展,深圳在这些领域也表现亮眼——
外贸进出口方面,2024年1-11月,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1.5万亿元、增长19.8%;出口2.6万亿元、增长16%,全年出口规模有望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工业方面,2024年1-11月,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75万亿元,同比增长9.5%;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有望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城市“双第一”。
经营主体方面,去年深圳新增52.8万户,其中企业29.4万户,个体工商户23.4万户;全市经营主体突破44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进一步对比分析相关数据,特别是外贸进出口和工业这两个领域,不管从规模体量还是增速看,深圳对广东的贡献突出,在助力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2025年工作安排

提升深圳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重点抓好12个方面工作:

(一)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做强重大合作平台;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二)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健全强县促镇动力机制;加大力度强农惠农富农;促进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三)全方位扩大内需,精准有效释放消费投资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经济纵深。

(四)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五)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六)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外贸提质发展;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八)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九)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强军地协作和双拥工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十一)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十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主动接受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是年度重点工作之首。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核心引擎之一和极点之一,责任重大。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持深圳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纵深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离不开重大合作平台的牵引带动。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做强重大合作平台”,包括支持前海联动港澳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强化河套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联动发展,吸引更多高端科研机构、高水平科研团队入驻。
仔细梳理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的一系列安排,其中可见满满的“深圳元素”。
比如,在“全方位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市内免税店,推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建成深圳机场三跑道等项目;新开工深汕合作区引水工程等。
在“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报告提出要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在“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方面,报告提出要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发挥鹏城实验室引领作用,开工建设鹏城云脑网络智能设施,建成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报告提出要深化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推进深圳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等。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省政府工作报告赋予的一系列的重大任务,足见对深圳期望之高,这也将振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