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
不少人选择冬令进补
认为这样可以养生、补气血
小福在此提醒
切勿盲目进补!
否则
补药可能会错变“毒药”
有人因此险些丧命

煮了“生附子”进补
男子被紧急送往急诊
近期,浙江杭州临平的王哥(化名)因为怕冷、气虚,自行网购了40克生附子,水煮后服用。没想到,才刚下肚,他便出现了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严重不适症状。惊恐之中,王哥迅速拨打120求助,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
“我自己煮了生附子补……”刚到急诊抢救室,话还没说完,王哥突然意识丧失,出现严重休克,血压远低于正常值,心电监护显示严重的心律失常,随时可能出现心室停搏,诱发心源性猝死!
图源:新闻坊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洗胃、抗休克治疗……急诊抢救团队当即采取紧急措施。
所幸抢救及时,经历了两次灌流及一次血液净化治疗,王哥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目前神志转清,生命体征稳定。

3毫克就能致人死亡
“夺命”附子不能盲目食用
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患风湿的人较多,加上冬季天气寒冷,风湿疼痛加重,民间素有冬天食用附子、草乌、川乌等习惯。
这三味药材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均可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且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但!是!
附子含有多种毒性成分
主要为乌头碱
口服乌头碱0.2毫克
即可引起中毒
口服3-4毫克可致死
此外,炖煮等普通加热方式无法完全破坏其毒性,所以不能将药材当作普通食品、普通药膳食用,其一般在科学炮制后作为药物使用,且购买和食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民间常用的“进补”药材
使用时千万注意
医生提醒:民间常用草乌、川乌、附子这类药材炖肉食用或泡酒饮用,但炮制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等成分并未被分解破坏。
这类药材一般需经过严格炮制后才能入药使用,以降低其毒性,千万不能当作普通食品、普通药膳食用。药用附子一般经专业人员炮制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且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目前,对于这种中毒,没有特别及时有效的解毒方法,主要的抢救措施是洗胃、导泻、补液和血液灌流等,以加速毒物的排出,阻止吸收及对症用药。”
医生强调:“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必须立即拨打120,由专业医生进行救治。”

中毒后发病快
不慎“中招”可以这样自救
食用乌头类药材中毒后,一般0.5-2小时即可发病。毒性表现主要有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和消化道毒性等。中毒患者多因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症状主要有
↓↓↓
1.口、舌及全身麻木,有紧束感;
2.气促、呼吸困难、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3.心悸、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出冷汗、心动过速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骤停;
4.流口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若不慎“中招”
可以这样自救
↓↓↓
1.立即催吐。如摄入食物的时间不长,一般在1-2个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2.及时就医。重症患者应及时拨打120急救。
3.留存样本。中毒后,要注意保存吃剩的食物或呕吐物,以便检测中毒原因。
4.同食者也需就医。如有人发生中毒,凡共同进食者,无论是否发病,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网友热议
社交平台上
网友纷纷表示
”太吓人了”
“进了趟急诊受到教训了”
小福再次提醒
中药材一定要到
正规医疗机构或药房购买
还应正确、适量、合理饮用
切勿盲目自行购买食用中药材
谨防意外发生
-END-
编辑 | 古丹妮
校对 | 廖静文、蔡诗妍、郭学佳、黄睿瞳
审校 | 罗立兰
监制 | 郑永涛
信息来源 | 人民网科普、国家应急广播、中国疾控中心、深圳卫健委、健康杭州、临平区卫健局、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