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专稿 | 波音衰落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张国平

2024-10-18 15:08

摘要

近年来,波音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层次原因是过度金融化让它失去了创新动力和工程师精神。只顾短期财务回报,而不顾长远的投入研发,最终二者都会失去,这是波音公司在金融化浪潮中迷失自我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波音,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航空企业,曾经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强大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航空工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波音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层次原因是过度金融化让它失去了创新动力和工程师精神。只顾短期财务回报,而不顾长远的投入研发,最终二者都会失去,这是波音公司在金融化浪潮中迷失自我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一、波音衰落的主要表现

在航空业,空客和波音就是毫无争议的双寡头垄断,它们生产了全球 99% 以上的大型飞机。近年来波音加速衰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安全事故频发成为了波音的噩梦。据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波音飞机就出现了多次重大事故,涉及舱门掉落、玻璃破碎、发动机起火等多种问题。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对波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除了有氧气面罩和飞机安全等问题,还出现了工人管理混乱、员工吸毒等丑闻,由此造成了产品质量问题,带来订单下滑,股价不断走低。

(二)市场份额的流失也让波音倍感压力。由于质量问题频发,波音在与竞争对手空客的竞争中逐渐失利。例如,沙特原本价值190亿美金的订单最终选择了空客,而非波音。这一事件标志着波音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地位正在被削弱。2024年上半年,波音仅获得156架飞机订单,而上一年同期的客机净订单数为567架。

(三)波音的股价也经历了大幅下跌。2024年以来,波音的股价已经下跌了30%,市值蒸发了高达数千亿人民币。这一数字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波音当前状况的担忧和失望。9月13日,波音遭遇16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导致其最畅销的737、777和767喷气式飞机被迫停产,进一步打击了本已陷入困境的波音。穆迪表示,将波音公司置于下调观察名单,可能会下调对该公司的评级至“垃圾级”。

二、波音衰落的主要原因

波音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工程师文化崩塌是波音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恢复波音的工程师文化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波音已经错过了的最佳时机。波音在1997年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1997年,波音与麦道的并购,在表面上看波音收购了岌岌可危的麦道,让麦道加入了波音的企业体系。但现实结果却恰恰相反,麦道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波音的企业文化。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麦道后的波音高管团队共有18人,10人是职业经理人,7人来自麦道,只有1人来自原波音。曾经的波音考虑的是如何生产高精尖的飞机,而在并购后,企业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研发团队的削弱是波音衰落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追求资本市场利润的过程中,波音收缩了研发经费,导致研发团队能力下降。这使得波音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出于对于股东短期利益和股价的追求,波音公司的管理层将有限的资金大量用于回购股票和现金分红。从2013至2019年,波音一共花费434亿美元回购股票,然而这7年中公司的累计会计利润不到388亿美元。与此同时波音还进行了高额现金分红,股利比率一度超过40%。即使是在2019年737MAX停飞、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波音仍坚持大额分红了46.3亿美元,同时还回购了26.5亿美元股票。由于资金更多被分配给了股东,波音在技术优化和创新上的投入相对不足。2019年,波音公司的研发费用为32.2亿美元,研发费用率为4.2%;而空客公司2019年的研发费用为33.6亿欧元,研发费用率为4.8%。2021年其研发费用下降至22.5亿美元,对应研发费用率仅有3.6%;而空客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还进一步上升为5.3%,大大高于波音同期的水平。

(三)制造能力大量外包以及质量控制失控也是波音衰落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成本,波音大量采用外包供应商,导致对供应链的管控减弱。这使得波音在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上出现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飞机的整体质量。以波音787客机为例,国外供应商的占比高达70%,这种高度依赖外包的供应链模式使得波音在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更加困难。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审计结果显示,波音飞机的合格率仅为63%,远低于行业标准。这表明波音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控制问题。同时,纽约时报的报道也曝光了波音在生产监督和管理上存在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揭示了其质量控制方面的漏洞。

三、波音衰落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波音衰败给中国制造业的教训,最直接的当然是工程师文化不能让位于为资本服务,在这方面坚持不上市的华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但更关键的问题不该忽视,就是政府对核心产业的控制力不能放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新自由主义放松管制的负面后果要充分引起重视。一旦顶层设计出了问题,整个行业中的公司可能都难以幸免。

(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流产业工人。自创立以来,波音凭借着剽悍的工程技术,造出了一款又一款载入史册的传奇飞机,逐渐确立起全球飞机制造霸主的地位。波音很长一段时间奉行的是安全和质量至上,那句“不是波音,宁可不飞”的宣传语,足以彰显波音对制造的重视,以及对其技术的高度自信。然而,这一企业文化在波音1997年收购麦道公司后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财务效益被置于工程制造之上。从工程至上到财务至上,波音已不是原来的波音。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实力直接关乎其经济命脉与国际地位,而制造业的强盛,离不开工匠精神,离不开一支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队伍。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技能文化节、工匠论坛、技能竞赛等活动,展示工匠风采和技艺成果;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二)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有些经济学家还发明了“微笑”曲线,把制造业放在了产品利润链的底端。这样就使得各大公司只重视产品研发和销售,忽视核心产品的制造。在这种理论下,以美国为代表,诞生了一系列所谓“伟大”的公司。在这些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却也为其失败埋下了巨大隐患。这些公司虽然在商业上去的了巨大成功,但是由于这些巨头自身没有在制造业技术水平远超同行的优势,这些巨头很容易被同行模仿甚至赶超。这些公司的成功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基础并不牢靠。因为别人的肩膀他们可以站,别人也可以站。一旦他们站不稳的时候,他们就会跌落神坛。站得越高,跌得越狠。波音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波音公司也就是一个设计公司和一个总装厂。把其他公司的产品从世界上买过来,在波音公司的总装车间安装一下,那就成了波音公司的产品。而作为飞机的核心组件——发动机,波音公司自己不生产也不研发。其后果呢就是,其竞争对手——空客,很容易就能从市场上买到同样的发动机。而当波音公司设计的飞机不能够适应发动机的需求的时候,要么丧失使用优势,要么就因为投机取巧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对于其商誉造成巨大的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产业工人在技术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者和实践者,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源泉。

(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巩固企业多层次人才支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所有权赋权改革、作价投资等创新改革,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积极引进一批国外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鼓励工人参加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2AZD040、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GD24CYJ55阶段性成果)

(撰稿人:张国平,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林梨奎,广东金融学院)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