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靠着空调赐命的季节又到了
而时至公历7月,大小学童们陆陆续续也都进入暑假了。这样的时节往往意味着,周末去海边撒欢的季节又到了。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既称“山海盐田”,盐田的山必不负盛名。2023年的一份盐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盐田区共调查到被子植物723种、蕨类植物75种、裸子植物5种,其中紫纹兜兰、土沉香、福建观音座莲、桫椤等,都是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还发现了桫椤群落等具有深圳特色的植物群落。
桫椤,木本蕨类植物,是目前已知植物界的“活化石”,据说它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一亿五千万年,目前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当然,调查人员还在三洲田森林公园,发现了近年极为少见、并被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深圳后棱蛇。在以深圳命名的10种动物里,恐怕最容易遇到或被辨认出来的就是它了(其他不是蝇就是虫)。
所以,如果你万一在盐田行山时与它狭路相逢,无论认不认得,绕行为妥。
当然,包括梧桐山的小灵猫、常常出没盐田港的中华白海豚,这些盐田的生物们,是与我们共享这片山海的“邻居”,只不过它们比较“i人”,不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相信我,只要它们存在、只有它们还存在,才能证明这片山海依然纯净。


“伏天客家最爱‘仙人粄’呐!”盐田的客家陈阿姨说:“深圳D后生仔话叫咩仙草吖嘛!”
客家“仙人粄”,白话区域的“凉粉”、台湾省的“烧仙草”,都是由一种名叫“凉粉草”的植物晒干后再加工而成。据说在部分广东凉茶甚至龟苓膏里,都会有凉粉草的存在,取其清热、解毒和消暑的功能。
伟大的中国人,把草药做成食物;而伟大的岭南人,把喝草药煲成的苦水变成日常可饮之“茶”,并深刻地解读为“凉茶”。
不晓得多少人在喝完“凉茶”后能感受到这个名称的神髓?我想,除了需要对凉茶铺煲的凉茶有执着(罐装某老吉不算),还要有一定的年纪和阅历吧!
当然,大岭南将节气、时令与日常养生的关系理解之深,早已深入到一粥一饭。暑热若“疫”,则以凉茶消解;日常没事儿就可以吃点“热性”的食物来补宜,所以每逢小暑、大暑,三伏天期间,岭南食俗就是吃黄鳝。
中国的古人依据节气规律和人体的规律对应,总结出“冬病夏治”,意即在夏季最暑热的时候吃些热性的食物,以驱除冬季蓄积在身体深处的寒意和病患。黄鳝此时最肥美,也因此成就了各种黄鳝做法。黄鳝饭无疑以其美味、符合节气以及超高性价比而荣登榜首。

📒店铺:邓生堂(凉茶)
🚇交通:地铁8号线至【沙头角】站B口,步行约490米
📒店铺:林记烧鹅(黄鳝饭)
🚇交通:地铁8号线至【海山】站A1口,步行约880米
📒店铺:新华泰穗丰园砂煲粥(盐田老粥店)
🚇交通:地铁8号线至【鸿安围】站B2口,步行约450米
按照传统说法,上蒸下煮的时节,人最容易“湿热”。的确,偶尔莫名一阵大雨后,阳光又猛烈袭来,地面的水汽被蒸发,难怪这种天气叫作“桑拿天”。
除了在饮食上多食祛湿的食材、食物,其实最好的方法,无疑是遵循古人所说的节气养生理论——诸如“晚睡早起”,应天时而动,以及晒伏养心。
太阳已经这么大了,还要我“晒伏”?是的,你会发现,小暑后的太阳虽然猛烈,但晒在背上相当舒适,尤其对常年在空调房里的现代人,上午12点之前如果有机会,建议到户外适度晒晒背,让身体与自然“对话”一下。
此外,小暑节气开始,很快就“入伏”了,而三伏天是不建议过量运动的,除了容易造成大量体液流失,想必也很容易过劳。
所以无论是辛苦的上班族,还是闲适的自由职业,到了这个时候都保持适度运动就好,适度出出汗,汗在身上流淌为“小溪”就好,别动不动就“滔滔大汗”。
当然,如果一定想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谨记及时补充水分,而且此水非彼水——最好有“能量”。身体在大量汗液流失的情况下,体内平衡被打破,白开水加点葡萄糖和盐,就很解口渴又解“体渴”。药店里2块钱一包的口服补液盐,效果跟大几块的功能饮料是一样的。
今日小暑
愿你寻一份清凉,得一份心静
夏天快乐,清凉一夏!
🌲🌳🌲🌳
作者:晓莫
手绘:卢晓蓓Beiyi
摄影:赖思为
部分图源:晓莫、尹哥
编辑:温晓波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