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卓文:加强区域协同,打造港珠澳联动发展区

大湾区评论

2024-07-02 09:15

摘要

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布局和跨城合作区的建设对于香港未来谋划新型工业化有何启示?香港应如何联动其他大湾区城市群,从而提升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

编者按 ·  2024.07.01


7月1日是香港回归27周年纪念日,而就在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是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在广州、深圳积极提升各自的交通枢纽功能的同时,香港作为大湾区枢纽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更需要作出更多完善。

本文指出,在新的交通格局下,香港交通规划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只考虑到局部,缺乏全局思维。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布局和跨城合作区的建设对于香港未来谋划新型工业化有何启示?香港应如何联动其他大湾区城市群,从而提升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本文作者给出他的建议和思考。




香港未来要推动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其中的一个关键是要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包括产业分工、交通基建的连接以及跨地域合作区的建设。


大湾区的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在今年5月实现了五城地铁互通,深中通道于6月30日正式开通,连接深圳─东莞─南沙─中山─江门的深江铁路预计明年通车。珠江口两岸未来还规划一条连接深圳和珠海位于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之间的公铁两用桥──深珠通道。此外,广州将建设5个通用机场,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同时规划建设与其他超大城市间的高速磁悬浮通道。广州已形成以南沙为中心辐射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由南沙港发出的中欧班列,15天便可到达欧洲内陆。与此同时,深圳正在积极布局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国际航空枢纽、畅通国内循环的综合运输通道,以及全球物流枢纽城市。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设中)、深珠通道(规划中)等一批跨珠江口的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深圳在大湾区的经济和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及西人工岛

(图源:新华社)


大湾区“全局思维”的交通规划

很明显,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都在积极提升各自的交通枢纽功能,在高铁、城轨、港口、通用机场的布局上与周边城市,以及全国各省市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吸引客流、货流、资金流到家门口。对比大湾区其他城市,香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更快的进展,但最大的问题是在交通规划方面只考虑到局部,缺乏一个全局的思维。目前,香港与珠江口西岸城市的连接仅有港珠澳大桥,欠缺直达的高铁或城轨,只能先到深圳再接驳到内地的高铁网络,交通基建发展相对于周边城市严重滞后。相比之下,香港周边的城市都有多个高铁站点,网络四通八达,而香港却仅有西九龙一个高铁站。交通基建的滞后,制约了城市空间和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自2019年公布以来,国家部署了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分别设立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此外,还有城市间共建的合作区,例如深汕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等。按级别看,最高级别的是广东省与澳门共建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该合作区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实行由广东省省长与澳门特首亲自挂帅的双主任制安排。最近,横琴吸引了宁德时代、空中巴士直升机等一批重要项目落户,这得益于广东省和澳门特区政府高层的积极推动。

横琴大桥“二线”通道海关监管区

(图源:新华社)

深圳和中山紧紧抓住深中通道的契机,积极探索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跨越珠江口的一条高端产业协作链,全力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去年6月,首个跨珠江口的经济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总规划面积达66平方公里,标志着大湾区城市间的跨珠江口产业协作由企业自发的点状布局,开始向经济合作区等产业集群的形式演化。


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对香港有何启示?

对于传统的生产性企业布局,交通物流运输十分重要。但现代的新型工业中,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形态已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在制造业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重要,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也着重速度、生态圈、要素的高效流动。大湾区将进入低空经济时代,未来通过无人机运输,工厂的零部件将可以在不同城市间快速调配。企业的高管和研发人才对于所在城市的交通出行和生活便利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铁、城轨和低空出行将成为未来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政府在重大项目布局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区域合作的优势是发挥两地政府的作用去共同推动一些重大项目落地。虽然深港两地正在积极推动河套合作区的建设,但受制于周边的环境、交通和产业配套的缺乏,河套合作区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培育。除了河套合作区,其实香港还可以充分发挥香港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以及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优势,联动澳门、横琴和珠海等城市,推动港珠澳联动发展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会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联动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香港应充分利用机场和港珠澳大桥的优势,及早布局与澳门、珠海的深度合作,未来进一步拓展与中山、江门等城市的合作。港珠澳联动发展区可以考虑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推动港澳横琴一体化。

笔者具体有几项建议:一是可以考虑把香港方目前的港珠澳大桥口岸后移。腾出的口岸人工岛可以作为港珠澳合作区的一部分,与澳门、横琴、珠海深度对接,人员、货物可以实现无障碍通关,将来可以继续填海把口岸人工岛扩大,开辟更大的区域发展产业;二是把目前的葵青货柜码头整体搬迁到大屿山,与香港机场实现空港联动;三是考虑在香港机场布局一条客货两用铁路,客运线路接通内地的高铁网络,货运线路通过深圳连接上中欧班列,形成“空港铁”的多式联运体系。


港珠澳大桥旅游线路在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之间,位于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内,在该区域开展旅游是全国范围内首次突破现有政策的创新(图源:央视新闻)


未来的港珠澳联动发展区将坐拥三大机场,亦有发达的港口和高铁网络,陆上通过港珠澳大桥连接,未来三地可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海洋科技、会展、生命健康科技等领域,港澳联合争取国家的支持,在联动发展区内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先进制造业。港珠澳联动发展区可以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作用,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并充分利用内地的资源优势助力香港产业复兴。



本文作者

练卓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所阐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不代表大湾区评论或IIA机构立场。


*本文原载于大公报。

GBA Review 新传媒

校对 | 周宇笛

排版 | 杨   凌

初审 | 王希圣

终审 | 冯箫凝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