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到了,每逢初一十五的深圳海边,总是蹲满了“认真翻东西”的深圳人。
他们穿着防水鞋、深色衣服,一边拿着耙子,一边提着桶,认认真真地蹲在地上“掘地三尺”,玩一场成人版的“过家家”。
抓螃蟹、挖蛤蜊、摸螺、挑海胆、敲生蚝......深圳“赶海佬”忙得五花八门,想吃什么海鲜都亲自去海里进货。
赶海这项小众又古老的劳动,正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解压良药。“海鲜自由”不一定实现,但“解压放松”,肯定是深圳人沉迷赶海的原因。
在深圳,赶海也有“鄙视链”,根据距离市区的距离、难易程度、渔获质量分成了三个等级:
新手入门级——深圳湾、红树林,离家近难度低,拿着小工具就能随便玩。进阶版——大鹏挖贝摸螺敲生蚝,比如较场尾、仙人石。高阶版——夜赶和浮潜,能抓到更大更多的海货。
现实里有人空军,有人爆桶,但只要爆桶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上头,实在是非常上头!
深圳湾 西湾红树林

没想到啊,来深圳打工,还能实现“市区平替赶海”的心愿。
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去大鹏,在深圳湾大桥不远处,有一片礁石区,每逢周末或者退潮,就成了市内深圳人的“赶海圣地”。
这里有螃蟹、虾、生蚝和青口。螃蟹和小蟹一般躲在小石头下面,需要手动翻开石头。生蚝和青口粘附在石头上,需要用力才能撬开。




但是,在这个地方赶海,需要非常注意石头上的生蚝碎壳,因为那非常锋利,稍不注意很容易被划伤。
温馨提示,入门版赶海需配置的基础装备有耙子、涉水鞋、水桶。抓到小螃蟹小虾,如无食用需要,请放归海洋,保护好生态。
大鹏半岛 挖贝摸螺

进阶版的赶海地主要集中在大鹏,目前已知的游客较多的地点有:花海间、较场尾、仙人石、田寮下、鹿咀自然步道、坝光......
这些地方离市区比较远,所以人流会相对来说较少。如果在每月退潮之后去赶海,基本上靠小工具就能有收获,适合新手和亲子去玩。
进阶版装备有赶海耙子、夹子、防割手套、涉水鞋、水桶。因赶海地点众多,可以根据想要的海鲜,选择不同的地方。
贝类


挖贝壳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得又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退潮时容易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
图释:田寮下赶海,图源小红书@旅途日记
这里的赶海区既有礁石区也有滩涂区,滩涂区退潮的时候人很多,主要是来挖贝类的。
因为这里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赶海点,赶海人多,所以来这赶海不能对收获抱有太大的希望,体验第一,别的只管默默耕耘。


这里主要也是挖一些花蛤,种类比较少,也比较小,适合亲子体验。






海螺


虽然螺类众多,但是吃之前一定要先查清楚是否可以食用。部分螺严禁食用,比如鸡心螺,毒针蜇人有毒,还有织纹螺,也不建议食用。



生蚝


深圳的很多沙滩的礁石上都有生蚝,但不一定每个地方都方便敲生蚝。



大鹏浮潜 夜赶




尤其要注意的是,螃蟹也有不能吃的品种,比如凶狠囚妇蟹、正直爱洁蟹,身上带有毒性。
所以在抓获螃蟹之后,可以先查一下资料,如不可食用,或者是小螃蟹以及带籽的螃蟹,尽快放归大海。


常见的潜水点有杨梅坑、南澳、东涌、背仔角,还有不少高阶赶海人的秘密基地,是说不上名的野沙滩。


//
在北上广深里,深圳是唯一一座让打工人能够近距离、深度接触海洋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打工人可以偶然让视野离开工作、高楼、房子和学位,去感受海风,找回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童趣,释放自己的能量。
找回快乐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带着敬畏之心去赶海,安全第一。
看好潮汐表、在最低潮的前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开始赶海;去无人看管的赶海地一定要多人前往,受伤时及时处理,保护好生态,带走随身垃圾。
最后,感谢大海的馈赠,请记住我们的口号:深圳赶海佬永不空军~

文丨白粥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