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喜马拉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战略投资者。去年公司实现营收61.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上周,中国证监会向公司发文,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合规经营、助贷业务等问题。
这并非喜马拉雅首次谋求上市,2021年5月1日,喜马拉雅第一次提交赴美IPO申请。2021年9月13日,喜马拉雅递交港股招股书;2022年3月29日,喜马拉雅更新招股书。
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订阅、广告、直播、其他创新服务及产品这四大块。根据灼识咨询信息,按去年移动端收听总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计算,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其市场份额约25%,超第二名约12%。
虽然稳居行业首位,但喜马拉雅盈利状况却不佳。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和61.63亿元,同期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2.24亿元,去年实现了盈利。
收入结构上,去年喜马拉雅来自订阅服务的营收为31.89亿元,来自广告服务的营收为14.23亿元,来自直播的收入为11.3亿元,来自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的营收为4.18亿元。也就是说,订阅收入是喜马拉雅的支柱业务。最近三年,公司订阅收入均占总收入的50%以上。
喜马拉雅去年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降低成本。公司在招股书中说明了盈利能力提升的方式,包括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毛利率和提升运营效率。喜马拉雅已将收入分成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降低至23.4%,这部分收入是内容平台向创作者和第三方IP支付的款项。
人员规模上,喜马拉雅全职雇员数从2021年的4342名,减至2023年的2637名。据此计算,公司两年员工人数下降近四成。因雇员福利开支减少,公司行政开支也骤降至4.68亿元。
喜马拉雅此前有个自营信贷产品“听小贝借钱”,其服务主要为助贷导流,合作方也主要为助贷平台,曾经备受关注。
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助贷业务的具体形式;是否涉及投入自筹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来源,是否属于金融或类金融活动,是否已取得必要的业务资质许可;是否涉及征信业务,并说明业务开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公司业务经营是否涉及贷后催收服务,是否存在用不合规方式进行催收的情形。
此外,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各年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前五大客户名称和来自该等客户的收入占比、公司自筹资金投入规模及资金来源、公司向金融机构所收取费用占贷款利息的比重;报告期内金融服务业务是否存在被主管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处罚等情形,是否出现重大偿债风险等经营异常事项,是否构成上市的实质性障碍。
关于合规经营,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业务涉及在互联网平台制作发布音频内容、互联网公众发布信息、直播、出版业务等,是否已取得相应的许可资质。上海纽泰仑教育科技、嘉兴喜播教育科技开展教育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教育培训相关规定。
对于公司平台运营直播业务,涉及销售虚拟礼物、打赏等活动,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说明相关业务是否涉及虚拟资产交易,并说明虚拟资产收入占比及合规性。
招股书显示,2012年~2020年,喜马拉雅完成了12轮融资,募集资金近百亿元。公司的投后估值也从3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0.25亿元)增长到4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增长幅度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股东除了包含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财务投资者,还有腾讯、阅文、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等战略投资者。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编辑 信嘉毅 责编 李耿光 校审 孙世建
监制 于雪
等你来pick→
不到两公里,收费过千元?滴滴出行致歉!
罕见!五高管集体离职!发生了什么?
“猪茅”遭深交所问询,短期负债金额增加六成
读深圳商报|为价值共生(20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