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8月,深圳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2月,深圳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两年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不停步,全市100所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上脱颖而出。2022年11月,从中遴选出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改革需要凸显“样本”意义。为此,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先行者——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分别介绍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校在学科融合、数据应用和模式创新上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改革的特色与思考。
核心提示
“3+1+N”模式:“3”——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基本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课后推送一个学习资源包,泛在学习无边界;“N”——基于数据与证据的教学变式。
优化升级 迭代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4.0
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围绕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双精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探索基于数据和证据实施精准教学与精准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多次迭代更新,形成了4.0的优化升级版本——“3+1+N”模式:“3”,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基本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课后推送一个学习资源包,泛在学习无边界;“N”,指基于数据与证据的教学变式。
学校秉持一切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探索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始终把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多个教学平台的优势和特色,采集数据,存留证据,赋能信息化课堂教与学,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多元育人全面融合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罗高始终坚持信息技术“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课堂实践探索和适合学情、适合未来发展的育人模式探索。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多元育人全面融合,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了不同功能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全员全面参与数据化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大胆的探索,全面更新了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与能力结构,重构了教学内容,重整了教学过程,重塑了教学管理。因此,罗高被罗湖区教育局确定为首批课改实验校,成为罗湖区中小学“数字化思乐课堂”建设的示范性学校。
经过四年多实践,罗高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已具备以下五个功能:重构学习环境,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创设互联网+学校课室班组等不同的学习空间;优化资源供给,通过编制自主学习单,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革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师导学,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置疑批判思维;重塑评价方式,通过生成性数据支撑精准教学,实现过程形成性、增值性的多元评价;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课后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课堂无边界的泛在化学习。
罗高课堂由此实现了三个关键转变:转思维——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转方式——以学为主、数据教学;转评价——即时评价、增值评价。
契合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追求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罗湖高级中学基于数据的“双精准”高效课堂教学实验项目契合国家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契合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和新高考的改革需求,契合学校低起点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追求。
实践中,学校适时引进功能不同的教学平台并逐步整合平台各自优势,持续推进信息化课改探索;旗帜鲜明地倡导精准数据赋能课堂教学改革,聚焦高考,致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业质量。
教师全员全程参与课改实验,热情持续高涨,众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迭代优化,创新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教学测评。
学校实践探索时间长、教学案例多、数据存留全,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作者:焦子宇
编辑:黄浩 沈婷婷 邓健灵 严偲偲
审读:韩绍俊
审核:朱玉林 刁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