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电话亭 | 未来畅想:机会市场中死去,便民服务中醒来

文山湖

2022-04-13 14:57

摘要

电话亭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闹市中的安静一隅:新的居民需求

深圳市电话亭的拆除也并非没有在市民心中引起波澜,搜狐账号@人在深圳纪实 曾2017年感慨在宝安图书馆看到久违的电话亭,外表与以前的电话亭一样,但里面只有一个插座,没有电话机。他表示“现在看到有这样既为通话人起保密作用又可以减少噪音的电话亭,我不能说这是一大发明,起码告诉我们没有电话机的电话亭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在人员集中声音嘈杂的地方。”

其实电话间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是存在的。记者对早已经拆除电话亭的扬州市市民殷先生进行采访,殷先生认为电话亭的拆除其实对他无感,他使用电话亭的次数不超过10次,因为小学三年级时就拥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我觉得电话亭里的电话不需要,但是电话亭是需要的。”在街头接电话时,经常找不到一个安静地角落,并且出于保护隐私的角度,人来人往的地方也不太方便。“也许这就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习惯使用文字聊天,而不是语音的原因吧,但是遇到重要的电话的时候,在外面真的蛮不方便的。”

直接打电话要么高声直言,引起他人不适,要么小声嘀咕,电话那头的人听得一头雾水,很难被当成正经的谈话。路边可以找到临时的便利店或者咖啡厅,但终究还是属于公共场所,所以从临时的私密空间出发,城市中也是需要“电话亭”的。为市民提供临时的私密空间是十分便民的“好事”,就像现在路边街角、商场写字楼设置吸烟室一样,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了。

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设立了电话间,在保护了私密性的同时方便员工电话沟通,就跟宝安图书馆出现的电话亭一样,里面没有电话机但是有插座,有小桌板和舒适的椅子,隔音效果也非常好。

记者采访了华为行政深圳分部负责员工服务的李晨曦女士,她解释道:“公司设立电话亭是很必要的,我们公司一层楼至少要设立4个电话间。一方面在办公室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不合适大声打电话,更重要的是电话涉及的内容都是属于公司机密,需要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在外面如果是环境比较嘈杂的地方,其实有时也需要找到一个打电话的地方。”

华为坂田基地新修建的电话间 | 唐小涵摄

腾讯滨海大厦的电话间 | 唐小涵摄

既然办公中的公共领域能提供这样的场景,那么在街道上的公共领域出现临时的私密空间也是有价值的居民需求。但是此前负责过电话亭改造的陆亚明认为:“临时的私密空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没有那么多要紧的事,微信文字交流基本就可以解决。建立、维护电话亭的花费很大,这样的改造也是得不偿失的。”

从临时的私密空间的角度考虑,并不能成为电话亭出现在街头的必然原因。

应急思考:成为城市基础设施

尽管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公用电话仍在城市应急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据上海电信2020年5月统计,2018年至2020年上海市民拨打110近27万次、拨打119近2万次、120近3万次,累计通话时长接近127万分钟。

北京作为国内第二个出现电话亭的城市,鼎盛时期达33万座电话亭,根据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提供的数据,直到2018年北京还保留有7000组电话亭,话机近1.8万部。仅2018年上半年拨出紧急电话(110/119/120/122)超过6.5万次。根据以上的数据说明了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电话亭是城市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发挥着求救的重要作用。

2018年时,有市民向北京日报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公用电话进行日常的维护,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去使用电话亭了,但在紧急的情况公用电话可能会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他可以拨打110、120这样的急救电话。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也表示公用电话在保障应急通讯上是很有价值的,虽然如今没有经济价值了但是发挥着不可忽略的社会效益。

北京市街头的电话亭|@抱球虫软泥 摄于2020年10月1日

根据经济日报2018年8月29日的报道,北京市通讯管理局认为公用电话亭是北京街头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物,他可以体现北京的城市风貌。未来北京的公用电话将会进行转型,不仅作为城市应急服务的提供者,也会成为城市美好景观的创造者。

现在北京市污损较为严重的电话在进行大范围的拆除。在石景山区、西城区和朝阳区的个别路段在2021年2月被投诉破损,属地相关部门立即进行了拆除修复,目前石景山区已拆除了414座电话亭。2020年底在上海市公用电话上热搜时,也有北京市民转发表示在紧急时刻没有电话亭的不方便。

 

网友就上海市电话亭发表的微博|唐小涵微博截图

日本目前仍留有超过10万台公用电话,即使日本的手机产业发展得很早,但电话亭仍然被较完好的保存在城市中,这也是因为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岛国,从应急防灾的角度电话亭很受重视。日本总务省在《日本电器通讯事业法》规定,各地区有设置公共电话的义务。市区内每500米要设置1台,市区外每1000米要设置1台。

日本的电话亭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因为短时间内打电话的人数剧增以及运营商有意的控制,日本的移动通信网络几乎完全失去了信号。这时候没有被限制的公用电话就成为了日本民众向外联系的首选,这一天公用电话的呼叫量是前一天的近11倍。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当天,东京本地公用电话排的长队|图源:NAVER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中国也出现了公用电话使用量剧增的情况。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成都市公用电话亭的前面也排起了队伍。

汶川地震时成都市民在公用电话前排队|中新社杨杰摄

日本也在这次的地震后决定增加灾害时公用电话,在2011年时,全世界几乎都在拆减公用电话,日本负责运营公用电话的NTT东日本公司却新先修建了很多灾害时用的公用电话。在2018年“灾害用公用电话”的数量达到近5万台,是2011年的6.5倍。

2011-2018年日本灾害公用电话的数量

地震导致通信中断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有可能是由于电力系统故障、传输系统故障、铁塔天线故障、还有高话务导致基站堵塞。通常的情况是地震发生时很大一部分的基站会出现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工作,剩余没有出现故障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就会变大。与此同时,灾害发生导致大量的用户试图对外打电话或是外部拨通电话接入,这样突然激增的话务量很有可能导致容量不足而出现拥塞,导致剩余基站也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为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发射主要依靠基站,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各类应急设施都比较完备的机场,无论是登机口处还是机场托运安检处都新设立了电话亭。机场的公用电话基本提供免费市话三分钟,免费上网等服务。

成都双流机场的公用电话|唐小涵摄

深圳宝安机场的电话亭|唐小涵摄

在深圳市内电话亭已经彻底拆除的时候,机场悄然新建电话亭的原因,我们向宝安机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了解。他表示,这是《民用运输机场服务质量》的相关规定,机场需要在公用电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公用电话仍有社会服务价值。

但宝安机场不像成都双流机场那样把公用电话设立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而是设置在比较偏僻的登机口。并且并未看到机场相关规定中要求的提供IC卡、IP卡的售卖服务或投币电话服务,安装的公用电话机仍然是不能投币的公用电话机。在我们向宝安机场工作人员了解电话亭使用情况时,他表示在机场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摆放电话亭其实有些浪费资源了,这些电话也几乎没有人使用。

从自然灾害上来说,台风是深圳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别, 在2018年“山竹”袭击深圳期间,也发生了水电气中段的现象,有近13万用户未能恢复供电。我们就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公用电话是否能成为民众的一道保障去咨询了深圳盐田区应急局王局长,他表示其实电话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目前盐田区已经没有电话亭的身影。他认为与传统电话亭的应急功能相比,它占据公共资源成为城市街道上风景的“破坏物”,拆掉是不可避免的。

以特区报实习记者身份在盐田区应急局进行访谈|唐小涵摄

一方面深圳一般不会出现像日本那样频繁的地震灾害,主要自然灾害以台风为主,台风天的信号中断不太常见,并且不会持续影响很长时间。通信专家马继华曾在2018年9月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风带来的雨水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南方,铁塔和基站都有保护措施。但强风还是会对通信设施带来影响的,因为基站很多是露天的,光缆也总有部分是室外裸露,铁塔也有抗风等级,周边建筑物倒伏也可能影响基站安全。因此台风来临期间网络信号受影响可能是运营方主动采取保护措施的结果。”另一方面,深圳市经济较为发达,深圳是全国的先行示范区盐田区更是在全国来说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盐田区的自然灾害种类十分全面它有65%的森林以及20多公里多海岸线环境多样,应急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深圳市主要采用卫星电话、无人机等实时监控防灾,例如盐田区在全区19个社区都设置了卫星电话并且在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两位灾害信息员,多年来盐田区手台风影响从未发生过人员伤亡。

深圳市是一座科技创新的城市,科技化、智能化是深圳应急防灾的重要特色,因此电话亭的灾害应急效果对深圳防灾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电话亭的属性是高昂的维修成本以及微薄的收益,在深圳这座务实的城市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很难以之前的面貌继续生存下去。

目前深圳市城市道路在应急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2019年就在福田区试点了智慧灯杆,在照明的同时还能提供5G通信、智慧交通、环境监测等服务。盐田区也有建设相似的灯杆,每个灯杆下面都有标识按键他们可以做到一键报警,5分钟之内就会有相关负责人赶到。未来还计划增加更多功能例如视频通话、5G通信、停车管理等。预计2021年6-7月就可以形成特色,看到初步成效。在谈及智慧灯杆时,王局长说道:“你说这个智能杆算不算一种新型的‘电话亭’。”

福田区2019年设置的智慧灯杆

2021年3月11日,深圳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宝安区“十片区、百条路、万根杆、亿投资”多功能智能杆建设集中启动仪式在宝安区召开。“多功能智能杆是5G新基建和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是深圳构建城市数字底座的基础节点和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多功能智能杆9743根。据悉智能杆作为载体结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更多应用场景。将实现实时感知、无人配送、安防应急、智慧消防、交通控制等功能。

张先菊女士认为,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是非常关键的,但就她目前但感受而言现在深圳市的应急方案很周全的,尤其是在社区的应急管理上。“我觉得仅从应急角度上考虑,电话亭其实没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在深圳。”

除了自然灾害应急,城市AED的安装需求也应当纳入城市应急思考之中。

2020年12月22日,深圳AED一天救两人的报道上了热搜。深圳在2018年以前只有500台AED的配置,到预计到2021年6月深圳将配置5500台,覆盖率会达到全国第一,目前在深圳的机场、社康、商场、地铁站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截止2021年1月20日,深圳配置的AED设备已经成功抢救了23例病人。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每年至少新增2000台AED,5年将安装AED至少1万台。深圳还规划未来5到10年,达到AED的国际标准,即每10万人配置300台。目前在街道边暂时没有安装AED,而从2020年12月22日的新闻中,两名行人都是在室外路边晕倒的,此时再去附近社康、公司取AED装置其实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能够在街道附近安装AED将给意外事件的发生提供更好的保障。

深圳中学配备的AED装置|图源深圳中学

倘若要在街道边设立AED装置,就需要提供放置空间。参考以色列放置AED的例子,我们其实可以在电话亭中放置AED装置。在新华社2020年6月18日的报道中,以色列贝泽克电信公司公关部副总裁盖·哈达斯说,以色列的公用电话亭是珍贵的回忆,人们在移动通讯出现前一直在使用电话亭。以色列目前全境内大约有9500个通话量为0的公用电话亭。这些电话亭将与以色列急救组织“红色大卫盾”合作,在这些电话亭中安装AED装置,把闲置的电话亭改造成急救亭。

在电话亭安装AED装置,一方面电话亭十分醒目,有需要直接去电话亭取用就行,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在电话亭拨打120实现快速定位。华为员工负责办公空间体验设计的邹智希先生向记者说:“现在华为坂田基地每栋楼都放置了AED,未来计划一层楼放置一个。在城市中安装AED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街道上AED的放置位置,他说:“室内可以直接放在墙上,室外放在电话亭里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应急确实是城市保障的硬性需求,但电话亭绝不可能仅仅因为应急需求而不退出历史舞台。

“深圳这座城市和别的城市不太一样,深圳拥有大概60万志愿者,以及遍布全市街道的U站,其实应急层面上也轮不到修建电话亭去解决问题。”陆亚明认为智慧灯杆也是城市层面的建设,但是电话亭可以考虑与U站联合共同成为深圳应急的一道保障。

那么开拓更多的需求之后,没有电话机的电话亭还是“电话亭”吗?这仿佛是“忒修斯之船”问题,最初的电话亭肯定会消失,但只要还有人记得、还有人认同,那电话亭永远不会消逝。

情感逗留:永不失联的电话亭

电话亭在退出历史舞台,但电话亭这一意象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新京报“我们视频”在2019年曾联合腾讯新闻、快手推出过“中秋电话亭”活动。电话亭就像邮筒一样,代表了人们心中最纯真的逝去的回忆,通过电话亭打出的电话是珍重的、是充满期待的,就如同很多年电话亭还伫立在街头时那样,打出一通电话是多么的难得与不易。电话亭是可靠的,只要他在那里就永远不会信号失联。

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宣传海报

此活动一经发出得到了较好的反响,9月7日至9月9日三天时间,在北京的多家商场,共有100多位体验者参与活动,从背着书包上学的儿童到满头白发到老人,从外卖小哥到公司白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到人都将电话亭当成一个窗口,讲述自己深埋心底的故事。

#中秋电话亭#的阅读数据

第三季中秋电话亭邀请了众多明星参与

#中秋电话亭#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到了第三季,电话亭在大家的心中仿佛一个神圣的符号。从#中秋电话亭#之下受众参与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人们对使用电话亭以及这一活动内容主要呈现出正面的态度,有79%的正面评价,“需要”“想要”“打电话”也是被提及多次的词汇。

#中秋电话亭#话题下的微博内容词云图|唐小涵制图

其实最初的电话亭现在虽然很少见,但是我们在商场中、在景点旁经常能看见电话亭作为装饰物出现,也有不少游客愿意与之合影,甚至在上海的街头,有人愿意与即使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电话亭进行合影留念。

小红书上发布于2020年底与重庆电话亭拍摄写真的攻略|唐小涵手机截图

电话亭所带来的情感还在电影电视剧中得以展现,以电话亭命名的电影就有不少,更别提镜头中出现的电话亭了,这也是为什么在#中秋电话亭#的活动中,8岁的小孩也能参与其中,即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正式的使用过它。

游客在上海给自己的女儿拍的电话亭写真|微博网友摄于2020年6月

“作为投入这么高的事物,我去建造一座雕塑是不是会比建造一座电话亭更有价值呢?”陆亚明对记者问道。深圳作为一个成长特别快的年轻城市,对于电话亭的情感显然不会有多深厚。但是电话亭这一意象具有别的雕塑所没有的故事感。

#中秋电话亭#话题下微博内容情感分析|唐小涵制图

光靠情感仍然不是电话亭存在的理由,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电话亭应当如何走向未来。

无屏时代:未来的电话亭

广播曾被电视压缩生存空间近乎消亡,又因汽车的普及而重焕生机,未来因5G技术的到来或许再次面临考验。电话亭被移动通讯工具压缩了生存空间,但不会彻底消失,正如同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论”,旧媒介并不会完全消失,他只是被迫进入一个较小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当旧媒介找到新的价值,就可以重焕生机。随着拍摄功能的电子产品例如数码相机、单反、手机等出现,胶片相机因其较高的胶卷成本和复杂的冲扫技术逐渐退出市场,而近期又因其独特的颜色质感在日系写真领域重焕生机。电话亭的未来应当在无屏时代找到自身的新价值,或许电话亭可以成为户外信息勾连的枢纽。

人脸识别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售货店、自动贩卖机等日常消费场景之中,我们出门不带手机不带钱包依然可以进行购物。未来电话亭的畅

想方向之一是在一些不携带手机的场景提供帮助,例如便捷支付、交通呼叫等,他的好处之一是电话亭定位精准,使用电话亭刷脸叫车可以帮助司机快速精准的找到叫车人的所在位置;无屏时代的更多畅想是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与穿戴设备结合。Facebook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布局,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表示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将成为潮流,结合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以及使用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形成无处不在的虚拟互联。2019年时葡萄牙的一家公司Partteam & OEMKiosks就推出了交互式电话亭,配备了电话连接、互联网、Wi-Fi、旅游信息、应用程序、付费终端、设备加载、人脸识别、程序化广告、地图寻路、照片分享、紧急电话等多功能,这座电话亭就可以作为未来无屏时代电话亭的蓝本。

现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VR、AR技术以前没有之前那么妖魔化,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物联网、人脸识别……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技术不停的发展,我们或许真的会进入一个像电影《头号玩家》中描述的世界。届时人们随身不再携带手机,那么路边的电话亭将成为集合众多公共服务的便捷基站。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