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
目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深圳师生再次开启线上教学模式。正常授课、引导孩子、安抚家长,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也面临着很多无形压力。若他们的压力不被看见,也得不到解决,心理也有“破防”的风险。在这个特殊时期,教师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如何进行自我调整?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深圳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给出4点建议。
接纳局限 尽量改变
网课期间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教师们无法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动态、面对面地帮助学生调整,只能通过远程提醒。有些学生悄悄和同学线上聊天互斗表情包等行为,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授课进度,令教师们非常担心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难免对线上教学效果产生忧虑。如此一来,老师不断被消耗心力,影响了自身情绪、工作效率和家庭生活。
教师可以尝试:
理解并接纳变化
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是上网课的普遍现象。若教师们互相交流,就会发现大家的学习进度实际上不会有太大差别。教师应警惕用达到“线下学习效果”的高要求进行自我施压,要接纳新变化并以轻盈的心态面对。
接受挑战,尝试调整
线上教学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开拓教师教学能力的机遇。教师的焦虑还在于发现了变化,却并没有做出改变。如学生们无法专注于线上课堂,一方面是学生自律性不高,一方面是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检查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是否讲授内容过多,让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积极表达,造成学生互动不积极;积极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在此基础上,多学习其他线上有趣课程,积极尝试,做出改变;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如上课期间要开启摄像头,尽量露脸,多提问、多鼓励,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
多种方法增进情感交流
在校上课时,师生间的一个眼神、笑容等不经意的互动交流都带有教育的温度,让孩子感觉内心温暖且信赖教师。然而线上课程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传递,为了更高效上网课,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与孩子们增进感情,例如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利用课间10分钟,与同学们线上聊天、唱歌等。
划分边界 家校无裂
自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家校沟通的方式变得没有边界。从前教学和家校沟通都在固定时间有序进行,但自从所有活动在线上进行后,教师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边界被模糊化。教师容易被无休止的群消息“轰炸”,休息及自我心理调整的时间减少,导致教师身心俱疲。
教师可以尝试:
了解边界感的重要性
边界感是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边界,限制我们不要随意侵入他人领地,同时保护自己不被打扰。网课期间,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建立工作与休息的边界。家校沟通是必要的,工作时以负责任的教师身份认真对待,但在休息时应尽情放空自己。如可提前在班群或家长群告知学生家长,非紧急事件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在微信群集中解决。
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网课期间,教师怕被家长投诉,家长怕教师不用心,双方都被各种焦虑裹挟着。家长和老师可能都积压着不良情绪,加之教师自身工作忙碌,在反馈现象或问题时表达不清楚,造成教师与家长无效沟通的情况。教师要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理清思路后再清晰明了地反馈问题。
主动学习人际沟通心理学与技巧
线上沟通时,教师可以多用亲切温和的表情包代替冰冷的文字;尽量使用更加高效快捷的电话沟通,沟通时避免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在提醒家长孩子学习不认真,或作业没完成的时候;要多肯定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
工作家庭 平衡能行
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也是网课期间教师焦躁不安的原因。教师除了要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还要花心思备课、调适网络做好线上授课,催促学生上传作业、联系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批改作业,其中班主任还要关注班级网络授课的实施与效果、进行班级健康数据大统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等。同时,有家庭的教师还要兼顾家里的孩子。由于在线工作时间太长,有教师出现了头晕眼花、腰酸背疼、失眠等症状。在疲劳状态下,教师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关心自家孩子,而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又开始“作妖”,让教师父母疲惫升级。
此时,教师可以寻求人力支持和情绪情感支持来缓解压力,如与家庭成员沟通,表达自己的困难与需求,寻求人力支持来照看孩子,同时通过倾诉让自己的辛劳被看见、被肯定,获得家庭成员的鼓励;要注意维护好夫妻关系,营造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切忌相互指责,要相互搭配,当自身没能量时可先将重担分给队友;每晚睡前要与孩子独处谈心,在有限时间内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弥补孩子,要做好“收尾”工作,如向孩子澄清白天的忽视是客观限制,不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另外,教师父母还需与孩子制定好规则,白天工作学习互不干扰。
觉察疏导 心理不倒
网课期间,教师工作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容易让教师出现焦虑、倦怠甚至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经历枯竭感、无意义感、焦虑感时,教师自己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超出负荷,最后引发心理障碍或生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识别焦虑、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态面对居家网课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危机转化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的契机。
01
尽可能给自己制造独处机会
独处是心理成长的必要空间,是恢复自我能量较好的方式。在独处时,可从繁杂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我的状态,能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获得心灵感悟,消化不良情绪,最后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02
阅读疫情当中逆行者的事迹
提升自己的格局,让自己从自怨自艾当中脱离出来,用更充足的能量面对工作和生活。
03
尝试建立积极正向思维模式
如看到压力背后的积极意义,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有利,让人更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去应对紧急事件,更出色地完成任务。
04
向领导寻求帮助
可主动积极与校领导沟通,告知其最近的工作困难,寻求帮助。尽量减少与教育无关的工作,争取让自己的休息时间得到充分保障,确保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好教学与休闲娱乐。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供稿)
编辑 | 黄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