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里的“父亲节

记者 解树森 文/图
2016-06-20 01:31
摘要

6月19日父亲节,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里50余名戒毒学员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更加坚定了他们将毒瘾彻底戒掉的信念。

1

一场难得的重逢,一顿久违的团圆饺子,6月19日父亲节,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里50余名戒毒学员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更加坚定了他们将毒瘾彻底戒掉的信念。

为给戒毒学员与家人搭建亲情沟通渠道,用亲情的温暖感召戒毒学员,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我和父亲有个约定”的感恩父亲节活动,50余名戒毒学员家属走进戒毒所,和正在与毒瘾进行斗争的亲人团聚。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活动一开始,戒毒学员们合唱了一首《父亲》,记者看到不少学员几乎是哭着唱完的,而台下的家属们也是泪眼婆娑。随后,诗朗诵、手语操《感恩的心》等文艺节目,学员们纷纷以“我和父亲有个约定”为主题讲述自己戒除毒瘾,重返健康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20岁的小罗是参与活动的戒毒学员之一,两年前,她被身边的朋友带着染上了冰毒。“当时就是好奇心很重,在朋友家尝试着吸了一次后就染上了。”小罗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在戒毒所内接受了13个月的戒毒治疗,她的父母一直守望着,希望她能重新振作。“既然已经发生了,也没有办法,身为父亲,我会永远站在你身后支持你,你的人生还很长,希望你能彻底戒除毒瘾,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开始新的生活。”小罗的父亲对她说。而小罗告诉记者,她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就是“对不起”。

“戒毒学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他们是因为违法而来到了这里,但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更是病人。”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孙新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亲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坚定他们的戒毒信念,得到亲人的鼓励也是戒毒的一剂良药。”

据介绍,新型、合成毒品的泛滥和毒品受害者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年愈发明显,警方提醒家长,要在平时向孩子普及毒品知识,予以告诫,而一旦孩子染上毒瘾之后,要及时的配合警方共同帮助孩子戒毒。

活动的尾声,戒毒学员与亲人们一起包了饺子,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依依惜别之时,团聚的笑容化为离别的泪水。泪水之中,有悔恨、有感恩、有无私的爱,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2

 

新闻链接

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又因为是近二十年才在中国出现滥用,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

常见类型

冰毒(甲基苯丙胺)

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是我国流行较多的毒品之一。

麻古,一种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摇头丸(MDMA)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

K粉(氯胺酮)

分离性麻醉剂。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此外,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的K粉,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有“迷奸粉”之称。

三唑仑

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一种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

编辑 留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