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教育补贴累计投入260多万元!西乡街道共乐社区多措并举培育人才

张郗郡
08-29 18: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通讯员 田浩璎

“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既激动又感恩,这份成绩离不开家庭教导,也离不开社区和股份公司一直以来的关怀与支持。”近日,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的西乡街道共乐社区股份公司原村民子女陈信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共乐股份公司关工委为他颁发了总价值10万元的奖学金,并承诺每年提供1.6万元学费补助,为他的求学路“减负护航”。

这份温暖的“成长礼包”并非个例,而是共乐股份公司从百年文脉中延续“崇文重教”传统、深耕本土人才培养的缩影。

文脉筑基:百年书室续传统,启蒙教育植根基

共乐股份公司对教育的重视,早已融入历史血脉。西乡街道内的绮云书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与锦庭书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建)两座百年建筑,是股份公司守护文脉、开展启蒙教育的核心载体。前者曾培育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如今每年联合学校举办“开蒙礼”,朱砂启智、诵读经典,老党员与退休教师化身“启蒙导师”,传递国学与红色文化;后者从私塾转型为学校实践基地,股份公司定期组织书法、非遗体验等活动,让孩童在老书室里感受文化传承。这份从百年前延续的育人初心,为共乐青少年埋下“爱学向善”的种子。

政策托底:20年投入超266万元,全学段护航求学路

“不让任何一个有潜力的孩子因家庭条件错失机会”,是共乐股份公司坚守20年的理念。自2004年起,公司制定《教育奖励办法》,构建覆盖小学至大学的帮扶体系,截至2024年累计投入超266.8万元——187万元用于教育奖励及学费补助,50万元定向支持学校改善教学设施,29.8万元用于“六一”、教师节慰问。陈信甫的10万元奖学金与年度1.6万元学费补助,正是政策的具体实践。未来,还将增设“启蒙励志金”,把帮扶延伸至幼儿园,让“启蒙有引导、求学有补助、优秀有奖励”的保障覆盖成长全周期。

党建引领:三维育人筑平台,校社联动促成长

在街道关工委领导与社区党委引领下,共乐社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整合资源搭建“三维育人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等红色活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联动校社开设“科技小课堂”“非遗体验课”,助力全年龄段青少年拓宽视野;以精准帮扶为重点,建立“困境儿童档案”,通过党员结对、物资资助等保障孩子成长。

同时,社区还将青少年服务融入治理,打造全年免费开放的“青少年之家”,暑期开设“托管班”解双职工家庭难题,定期举办书法、绘画等公益兴趣班。正如陈信甫所说:“社区就像大家庭,小学的红色夏令营、高中的社区阅览室灯光,都是我成长的力量。”

人才反哺:教育结硕果,英才归巢兴家乡

正是百年文脉的滋养与20年持续的教育投入,让共乐社区人才辈出——近年来,先后有45名原村民子女考入本科院校(含清华大学等高校),12人赴海外深造。这些学子中,更有不少在学成后选择回到深圳,建设家乡: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雅莉,如今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守护健康;深耕科技领域的麦昊然,如今在OPPO担任软件动效设计师;从深职大、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冯卓熙,返乡创办文创企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曾致康,加入本土科技公司。他们用学识反哺家乡,让共乐的教育成果转化为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百年书室的启蒙微光,到超266万的教育投入,再到归巢英才的青春力量,共乐股份公司以“崇文重教”的坚守,书写着“教育兴则社区兴”的篇章。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陈溶冰

(作者:张郗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