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家在政企恳谈会上建议 打破融资“玻璃门”拆除市场“隐形门槛”

读特记者 周元春
2020-11-01 22:51
收录于专题:深圳企业家日
摘要

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各部门出台很了多政策措施,但是有时候却隔着“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希望有关部门打破这一“玻璃门”,让中小企业融资“看得着也摸得着”

“深圳的营商环境已经走在全国前列!”11月1日,“深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双区”建设与深圳营商环境恳谈会上,市“两院”、市政数局、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国际仲裁院分别介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及有关情况。与会的企业家们充分肯定深圳营商环境,也争相发言,为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杜玲主持会议。

“深圳基层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有很多基层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依然存在执法频次过密、执法标准不一和重复上报信息等问题,对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仕坤建议,应从不断规范基层执法、深化各级执法部门职权分解和责任确定、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措施上入手,增强执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基层执法的随意性、简单化和一刀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此,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佳斌认为,在刑事程序法层面,在处理民营企业家的涉嫌犯罪案时,既要依法公正处理,也要对民营企业家的人身权财产权“温柔以待”。“在公安立案层面是否可以考虑检察机关的合理性提前介入以及对立案标准的监督检察?”黄仕坤也建议,要慎用人身羁押、财产查封等强制性措施,真正免除民营企业后顾之忧,增强民营企业的安全感。

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据统计,深圳全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约5.3万亿以上,而通过直接、间接融资只能解决40%。”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中航信息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远表示,由于抵押是获取银行贷款的主要手段,抵押需要评估、需要审计、担保等流程,导致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大大高于人民银行发布的利率。因此,建议深圳政府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技术重构金融机构授信、风控评价体系,丰富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考核标准,推动银行向真正需要资金、又无法提供合乎银行要求的抵押品的中小微企业的提供资金。

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领亚有限公司集团总裁白建文也提出,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各部门出台很了多政策措施,但是有时候却隔着“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希望有关部门打破这一“玻璃门”,让中小企业融资“看得着也摸得着”。

同样需要打破“玻璃门”的还有市场的“隐形门槛”。常远认为,当前,市场“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的贯彻依然有待提升。如在招标中,对企业提出经营资质、资产数额、同类工程过往业绩等要求,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而言优势不足,导致被排除在外。很多政府项目,特别是中大规模项目,成了央企国企的“自留地”。“建议提升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的制度,使公平竞争审查的程序和内容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拆除政府项目的“隐形门槛”,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