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湖新源社区街巷烟火气溢满“幸福味儿”

08-27 07:52
摘要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邱晓娜/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社区居民制作特色美食。

“张阿姨,你家这小番茄长得真好,回头可得教教我!”“这周末厨房有烘焙活动,带着孩子来尝尝新出炉的饼干呀!”清晨的观湖街道新源社区,这样热乎的对话常伴着晨光响起。今年,自社区党委牵头打造“一园一厨一市”友好睦邻项目以来,闲置屋顶变菜园、冷清活动室成厨房、零散资源汇集市,党建引领的“巧思”,让邻里间的烟火气里飘出“幸福味儿”。

屋顶农园

方寸地成了“聚心场”

“以前这屋顶光秃秃的,现在爬满了豆角藤,娃每周都盼着来浇水。”居民李女士说的,便是社区党委盘活闲置屋顶打造的“新空农园”。这片立体生态空间划分种植体验、亲子互动、居民议事三大区域,智能灌溉系统定时补水,共享农具驿站摆着锄头、水壶,12组亲子家庭组成的管护团队轮流照料,“种植积分兑换”“阳台菜园认领”等机制让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孩子们在新空农园认识蔬菜种类。

农园里的“围炉茶话”是居民最爱来的地方。围坐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菜地分配聊到作物养护,社区党委把这些建议一一记下,悄悄落实。就着这片绿意,社区已办了18场特色活动:天台音乐会上老中青同唱一首歌,丰收品鉴会上各家端出“农园菜”,植物拓印坊里孩子们把花叶印在帆布包上。“以前住对门都不打招呼,现在大伙一起种菜、唠嗑,跟家人似的。”老住户王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亲邻厨房

锅铲声里煮出“暖心味”

从农园摘把新鲜青菜,转身就能进“亲邻厨房”。社区党委给这厨房配了智能烹饪设备和无障碍操作台,还琢磨出“农园直供+美食加工”的路子,按季节更新12套菜单。如今,“银龄厨艺队”的阿姨们在这儿教做红烧肉,“妈妈私房菜”队伍擅长调酱料,“青年烘焙坊”的年轻人带来新式甜点。

厨房的暖,更暖在“人心”。社区党委发起“爱心菜篮”计划,志愿者们把厨房做的热乎饭菜、农园摘的新鲜蔬菜,往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家里送,已惠及600余人次,几乎覆盖了社区所有困难家庭。“美食漂流瓶”活动中,居民们比着做菜,还攒出6道“新源招牌菜”。“我教邻居做南瓜饼,这次她教我腌泡菜。”居民陈女士笑着说,邻里距离早已拉近。

公益集市

小摊位串起“共享网”

“我家孩子的旧玩具换了本绘本,还顺便修好了老花镜!”在“亲邻集市”上,刘女士手里拎着兑换的生活用品,笑得合不拢嘴。社区党委给集市设了12个固定摊位、20个流动展位,“企业捐赠+居民众筹+公益置换”的机制让这里格外热闹。10场主题集市下来,80宗资源置换交易做成了,辖区12家企业也常来搭把手。

集市的积分制度让居民觉得“实在”。志愿服务时长能换积分,积分能兑血压计、绘本,也能换家政服务、理发券,连洗衣液、洗洁精这些日用品都能在“积分超市”换到,兑换率高达92%。遇上集市开集,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的摊位前总排着队,10类便民服务已惠及1000余人次。“闲置的东西不浪费,还能帮到别人,这集市办得值!”不少居民这样说。

如今的新源社区,农园里有劳作的身影,厨房里有饭菜的香气,集市上有热闹的笑语。社区党委以“一园一厨一市”为抓手,把党建引领嵌进社区治理的细节里,既解了居民的急难愁盼,又焐热了邻里情谊。这满是烟火气的社区里,共建共治共享的画卷越画越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