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帕”,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在深圳成立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08-26 17: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5年8月25日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之际,脑机接口助力帕友康复峰会暨“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成立仪式,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据悉,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是全国第一个由帕金森病人发起设立的专门资助帕金森病人康复治疗的公益性基金。

此次脑机接口助力帕友康复峰会暨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在深圳的成立,依靠关爱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的平台力量,不仅为帕金森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舞蹈疗愈的可行性探索,而且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疗效评估及干预治疗方面的创新研究,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诊疗标准和治疗方案,为更多的帕金森患者带来希望。

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发起人致辞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数已近千万,其中我国患者约500万人,而且这个患者规模在持续扩大。目前,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长期服药不仅削弱患者的劳动与就业能力,还会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持续影响,同时加剧家庭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八旬“帕友”发起基金,现场捐赠10万元

在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发起人的支持下,深圳帕友康复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获得了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中国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课题科研领军人物之一)的支持,将脑机接口技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康复列为重点科研课题。科研团队在深圳成立了高小榕科学屋,正着手准备从筛查深圳的帕金森病人群体入手,采集相关数据启动技术研究。

此外,高小榕教授还促成了深圳帕友康复科技公司与李建平教授合作,成立李建平深圳舞蹈康复基地和神经美学实验室(筹),在开展舞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集临床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比对,为舞蹈治疗康复帕金森病的效果评估标准,提供科技保障和一手的临床试验资料。

在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成立仪式上,基金发起人不仅现场捐助10万元,而且郑重承诺,将持续发动社会爱心力量,为相关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实现技术成果的普惠化应用,把每一分钱都用于助力帕友的康复治疗当中。

高小榕教授

“脑机接口技术带来革命性改变”

无需手动操控,轮椅就可自如前行,无人机就能自主巡场。脑机接口的技术发展,正走出实验室为患者的康复之路赋能,重启他们自主生活的希望。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分享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助力帕金森患者康复治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突破。他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将为帕金森病的确诊判断,提供建立新的科学标准方法和成功的可能性。他特别提到与李建平舞蹈康复基地合作进行的临床应用试验。通过量化评估证实,这一创新模式在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这将为推广舞蹈康复新方法在帕友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发挥示范作用。

此次脑电感应智能辅具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现出帕金森患者通过积极康复实现生活质量提升的可能,也为智能医疗设备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实践,进一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帕金森群体的需求与潜能。

基金成立现场捐赠踊跃

活动现场,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正式揭牌,并明确了其“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帕金森康复”的创立使命。基金负责人表示,未来,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将重点支持帕金森相关的医疗援助、康复技术研发及公众科普教育。深圳帕友康复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也承诺将提供技术及资源协同,推动康复服务的普惠化。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右一)、代理秘书长陈美寿(左一)为帕友公益慈善基金授牌。

博睿康等10余家爱心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捐赠。会议现场,慈善基金发起人捐赠10万元,博睿康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捐赠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治疗设备,众多帕友和关爱人士捐款约16万元,目前帕友公益慈善基金已筹集善款50余万元。

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秘书长王东兵

关爱基金会·帕友公益慈善基金秘书长王东兵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联合高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企业,共同推动脑机接口等高新技术的临床转化与落地应用;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构建‘科技+康复’全流程服务通道,切实满足帕金森患者的康复需求。同时,还将持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多元传播渠道提升公众对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