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董成
上个月,宝安7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数量居全市第二,涵盖集成电路、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包括户外电源品类全球销售额第一的正浩创新、智能调光薄膜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的光羿科技等。
要在某一细分领域实现全球夺魁,绝非易事,而翻开宝安产业家底,却能发现这绝非个例。
产业生态:从“三来一补”到“雨林共生”
宝安的产业根基,始于对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上世纪70年代末,宝安充分用好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于1978年引进全国首批、深圳首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并迅速成为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并一度成为全国“三来一补”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此后十余年间,大量制造企业扎堆涌入,不仅为宝安带来了生产力、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培育了首批产业工人与外贸人才,为后续发展打牢了基础。
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上升,倒逼“三来一补”模式行到尽头。1994年,深圳出台《关于经济特区停止审批“三来一补”等项目的通知》,开启“腾笼换鸟”,宝安敏锐捕捉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崛起的趋势,加快开启转型升级,出台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点燃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种。进入21世纪后,宝安产业实现了从“简单加工”向“自主研发”的跨越,逐步建立完整、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鹏鼎控股、景旺电子等企业引领宝安成为“全国新型PCB产业第一区”,锂电池设备集群中,欣旺达、吉阳智能等企业聚链成势,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的宝安,已构建起“门类齐全、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拥有工业企业超过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7400家,约占深圳总量的30%,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一个生态,个体和物种数量庞大,往往意味着稳定和韧性,业界已形成这样一个美誉:“在宝安,有了创意,一天之内就可以找齐上下游,三天之内就能做出产品。”
开放创新:双轮驱动育 “冠军基因”
开放与创新,是刻在宝安产业发展骨子里的双重基因。
从早期依托香港对接全球市场,到如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宝安的开放体系不断升级。日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2航站区、北货运区及综合配套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推动深圳机场再跃升。2024年,该机场年客流量首次突破6000万人次大关,今年机场延续良好态势,1月-7月旅客吞吐量约3800万人次,创开航以来同期新高。
依托辖区重大设施,宝安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一方面,以机场为中心,海运码头、高铁、高速公路、普路、地铁立体互联,物流网络联通内外,毗邻机场的福围社区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物流村”,是观察海内外贸易活力的最前线窗口。深中通道开通后,宝安作为大湾区交通主轴的功能地位持续强化。另一方面,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开放窗口,2024年累计承接展会79场、会议65场,吸引超453万名展商与观众,今年4月举办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是今年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橡胶塑料专业展会之一,汇聚了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家优质展商。
开放与创新总是相伴相随。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宝安区获专利授权21956件,总量为全市最多,全市占比超四分之一。27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扎根,是创新的第一军团:全景相机、骨传导耳机等23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微电机、LED超高清显示屏等36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冠军”喷涌的底层逻辑,离不开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近年来,宝安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共建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建成我国首个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材料“研发-检测-中试-验证”全闭环平台;搭建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国内首个由5G引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综合性平台,各类平台做支撑,使得创新成果有“沃土”可育、有“保障”可依。
新品爆发:吸引力迸发开启新局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起点”,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再到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宝安的吸引力从未减弱,反而越战越强。不久前,宝安区商事主体数量实现100万家的历史性突破,就是明证。
过去几年,宝安大魄力推动辖区老旧工业园区和低效空间开发升级,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以一年一度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为观察窗口:2021年洽谈签约项目29宗,拟投资额近千亿元;2022年起连续3年洽谈签约拟投资额超千亿元,连续三届获评“招商优胜区”。华润微、前海冰雪世界等现场签约项目,现已实现投产或即将启用。
城市的吸引力,最终也体现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2019年,宝安常住人口为334.25万,至去年末,已增长至460.32万,增长超过一百二十多万。几年间,大仟里购物中心、万丰海岸城、深圳大悦城等宝安商业地标,开业即爆火,平日亦是人来人往,节假日更是摩肩接踵,热度持续高居深圳商业榜单前列。
上周,“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成果发布,以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8000余个街道作为研究评价对象,从经济活力、创新活力、消费活力、服务能力四个维度选出优秀者,宝安10个街道全部入选,其中,西乡街道蝉联全国第二,新安街道排名第七。
通过榜单看现象,宝安市民和客商也愈发在宝安各个角落里看到未来世界的雏形: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宝安企业发布了全球首款指关节内置全驱动单元的灵巧手、全球领先的全场景激光雷达等诸多部件,从大脑到肢体都可在宝安“一键攒齐”;在场景应用方面,新安街道已在城区管理、民生服务、安全巡查等领域深度应用AI技术,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在宝安中心城区营运超过1.5年,每日超过800架次无人机串联起宝安空中物流通道……
站在这里,我们有足够理由畅想更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