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冠平:让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
读特记者 焦子宇/文 杨少昆/图
2020-10-16 09:15
收录于专题:40年40人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原院长 冯冠平

入选感言

深圳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创新,敢于在机制体制上创新。这次被表彰的是我们这40人,但我认为更应该接受表彰的是那些曾经为深圳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前辈,他们对于机制体制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深圳应拥有更具颠覆性的创新。

从当年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到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理,再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我国石墨烯产业先行者、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的领军人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业创新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获得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教授的人生跨度之大,让人称奇。来深20多年,这位年过七旬的长者用自己全部心血,实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以知识报国的美好梦想。

1995年,深圳确立了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目标,决定吸引一批著名大学来弥补本地科研实力的短缺。清华大学与深圳一拍即合,决定在深圳建一所研究院。得知消息的冯冠平按捺不住了,他立即找到校长,主动请缨:“我要到深圳清华研究院去,到那里实现我的、清华大学的甚至是全国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梦想!”从那时起,冯冠平开启了人生不寻常的探险。

1998年,深圳清华研究院大楼封顶。但当时研究院除了这幢大楼外,一无所有。面对着一座空楼,冯冠平的眼中闪烁出光芒:“大楼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只有大楼,那就要把它给用活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增值服务的孵化器,这样我们的起点就高了……”

深圳清华研究院被称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致力于将创新力转化为产业链。它具备企业、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如今,在冯冠平的率领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先后孵化出了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3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

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科研这一立身之本。2003年春,SARS病毒四处蔓延,看着患者死亡数字不断上升,作为一名科研员,冯冠平内心被深深刺痛了,他苦苦思索着如何利用高科技阻止病魔。在10天内成功研制出了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为全国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0多年来,冯冠平不仅使深圳清华研究院不受“身份”和“名号”的约束,在资本、科研、教学、制造、风投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里纵横驰骋,还帮助成百上千个科技工作者使其成果实现产业化,成为千万富翁。冯冠平坦言,自己成功的奥秘就是大胆创新。

今年7月30日,冯冠平以深圳烯旺科技董事长的身份发布了石墨烯无创治疗肿瘤成果,在世界领先。“当初树立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即为国家再引进孵化出了两个能够在世界产业领域最领先的高科技项目,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第一个项目是超材料;第二个是石墨烯。希望这些成绩能给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冯冠平笑着说。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文 杨少昆/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