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记:100位患者在中山“换心”重生

南方日报 南方+
2020-10-14 22:19
摘要

10月14日,55岁的高军(化名)在弟弟的搀扶下,迈出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病房的大门。他紧握主任医师梁毅的手,一次一次地道谢。

10月14日,55岁的高军(化名)在弟弟的搀扶下,迈出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病房的大门。他紧握主任医师梁毅的手,一次一次地道谢。

“你可能不认得这位医生,她曾经给你……”妻子边走边给高军介绍。从病房走到电梯口,数十位医生来欢送高军离院,而这仅仅是参与救治高军的100多个医护的代表。

过去半年,100多个中山医护共同守护高军,陪伴他经历了一次“换心”重生。

“他是中山市第100例心脏移植患者。”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梁毅回忆,“ 也是让我们最煎熬,救治难度最高的一例。”

患者及其家属向各个科室医生赠送锦旗仪表感谢。

“救心”

4月24日,高军,55岁,中山市港口人,因突发心梗被120救护车送入中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发现自己有心脏病,当时控制不好。发病那天,我感觉全身乏力、发冷,呼吸困难,迷迷糊糊被送来了医院。”

“他被确诊为冠心病,半年前入院抢救。起初,我们给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抢救不理想。”梁毅说,接着,医疗团队又想方设法,利用前沿技术,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改善高军的病情。

但无奈的是,数次抢救,数次生命垂危。

“经过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却没有成效。我们意识到,救治这个病人,需要走到了最后一步——心脏移植。”然而,心脏移植的成功与否,最关键在于心脏移植的医疗技术以及是否能找到合适患者的心脏供体。

自2004年起,中山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中山市100例的心脏移植手术,“经历了16年,我们的心脏移植技术趋于成熟,首例心脏移植患者每年都会来复诊,在‘换心’后能够继续健康地生活。”梁毅对于换心手术颇有信心。

但在心脏移植技术趋于成熟的前提下,高军最大的难关却是——寻找匹配的心脏供体。生死抢救,争分夺秒。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迅速把高军所需要的心脏供体信息,上传至全国器官移植分配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号召全国的医院、医疗机构寻找匹配的心脏。

在等待“心脏”的过程中,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把高军推进了手术室,“上ECMO,维持他的生命。”梁毅说。此时,使用药物治疗已经无法缓解心脏衰竭,ECMO成为了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为高军等待“心脏供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心脏移植手术中图片 通讯员供图

“换心”

“从决定换心,到找到供体,我们等了整整一个月,我们都在等待。我们全家都很感谢医生们的坚持,他们不仅尽全力治疗,也经常鼓励我们家属,鼓励我哥要坚持。”高军的弟弟高湛(化名)说。“我躺在床上,断断续续地,能看到医生在默默地给我制定治疗方案,家人从来没有放弃我。我就有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高军回忆。

在上了ECMO的数天后,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叶红雨给高湛打了一个电话,“心脏供体找到了!” 6月1日,一颗跳动的“心”从广东省人民医院送到了中山市人民医院。一场“换心”手术持续整整4个小时。

这个病人的病情实在太重了,“换心”手术过后,几乎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都在他身上出现了。心脏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在成功‘换心’的100例病例中,我觉得这是最煎熬、难度最高的1例。”梁毅反复地说。

然而,心脏移植是一个“系统化”的大工程,单单依靠一个科室的力量无法完成。因涉及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多种术后并发症。“一个科室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统一调度,心胸外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麻醉科、血透中心、消化中心、康复科.、营养科等十余个科室100多个医护人员忙前忙后。”梁毅说,“在这半年里,我们调度了整个医院的资源去救活1个人。”

从起初的生死抢救,再到冠心病搭桥手术、寻找供体完成“换心”手术,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治疗,100多位医护人员轮流守护着这颗“心”,挽救了高军的生命。

“这是一个奇迹。”梁毅说。

高先生、李先生、梁医生三人握手。

从“1”到“100”

(2019年8月的采访视频↑↑↑)

“感谢你们的坚持,感谢你们的不放弃。”高军家人一次赠送了5面锦旗,以感谢100多位医护人员的付出。

“我坚持吃抗排斥药品16年了,基本和正成人没有什么区别,跑步、游泳都没有障碍。”中山市第一例“换心”手术成功的病人李锵帆,时隔多年,再次带着鲜花来到中山市人民医院致谢。

长期从事装修行业的他表示,“感觉身体对移植心脏的适应得越来越好,除了维持常规的抗排斥药物外,16年来他坚持回医院复诊。”复诊次数也从每个月1次到每年2次,逐渐递减。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山便在全国率先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004年开始,中山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中山市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6年了,首例换心手术的成功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梁毅表示。

2013年起,中山市人民医院率先成为全国首批试点成立器官获取组织(OPO)的单位,有了OPO后,“大部分的心脏供体来源于中山市市内。我们医院心脏移植手术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迄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共完成器官移植1400余例,其中心脏移植100例,肝移植297例,肺移植6例,肾移植998例。由于心脏移植技术难度大,对供体的匹配度要求高,国内能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超100例的医院并不多。这100例病人中,年龄最小8岁,最大73岁。

“2004年,医生拍片发现我的心脏比正常的心脏要大很多,是扩张性的心肌炎。”李锵帆说。“那时候,很少人在中山做心脏移植手术,我知道自己是中山第一个做换心的,也没有慌,我选择相信医生。”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