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答卷④·卷首语 | 以改革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读特记者 徐兴东
2020-10-13 21:35
收录于专题:深圳答卷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近年来,深圳以超常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财政支出6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短板”变为“潜力板”。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医疗机构、床位和人员分别比1979年增长56.3倍、73.4倍和86倍,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通过“三名工程”成为“新深圳人”;一个个名医院正在加速集聚,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三医联动”“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医疗领域的“深圳经验”,正在全省全国推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深圳实施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二次房改”,系统构建市场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即40%商品房、20%人才房、20%安居房、20%公租房,提出至2035年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的发展目标,努力让全体市民住有宜居;

生态之治需要生态之制。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对自然资源资产编制负债表,摸清了生态“家底”;探索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建立了对党政一把手考核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机制,此后又全面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列入“一票否决”考核之一……

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触手可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过去3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9所,新建幼儿园257所,新增各类学位32.7万个,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学位供给增幅最大的城市;在近年来投入巨额资金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未来五年深圳将再投入四五千亿元,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交优先提升群众出行品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线越来越多,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超过60个,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南坪快速、坂银大道、沙河西路和西部通道侧接线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交通出行路越来越多越来越顺;地铁6、8、10号线等陆续建成通车,地铁运营网络规模超过400公里,地铁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路网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更方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深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多维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多个举措,有序提升城市舌尖安全水平。深圳被命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发布300项供深食品标准和编制110项供深食品评价规则。

改革的成效,扮靓了城市的“颜值”,也写进了市民的心中。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以高分值高满意度光荣登榜。舒心的生活,优质的教育,看涨的收入……这座“美好生活城市”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正把越来越多人的“他乡”变为“家园”。

深圳坚持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率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正在从规划蓝图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徐兴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近年来,深圳以超常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财政支出6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短板”变为“潜力板”。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医疗机构、床位和人员分别比1979年增长56.3倍、73.4倍和86倍,全市门诊量分别是1979年的66.2倍和104.8倍,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通过“三名工程”成为“新深圳人”;一个个名医院正在加速集聚,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三医联动”“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医疗领域的“深圳经验”,正在全省全国推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深圳实施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二次房改”,系统构建市场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即40%商品房、20%人才房、20%安居房、20%公租房,提出至2035年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的发展目标,努力让全体市民住有宜居;

生态之治需要生态之制。

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对自然资源资产编制负债表,摸清了生态“家底”;探索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建立了对党政一把手考核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机制,此后又全面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列入“一票否决”考核之一……

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触手可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过去3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9所,新建幼儿园257所,新增各类学位32.7万个,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学位供给增幅最大的城市;在近年来投入巨额资金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未来五年深圳将再投入四五千亿元,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交优先提升群众出行品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线越来越多,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超过60个,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南坪快速、坂银大道、沙河西路和西部通道侧接线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交通出行路越来越多越来越顺;地铁6、8、10号线等陆续建成通车,地铁运营网络规模超过400公里,地铁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深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多维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多个举措,有序提升城市舌尖安全水平。深圳被命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发布300项供深食品标准和编制110项供深食品评价规则。

改革的成效,扮靓了城市的“颜值”,也写进了市民的心中。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以高分值高满意度光荣登榜。安心的生活,优质的教育,看涨的收入......这座“美好生活城市”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正把越来越多人的“他乡”变为“家园”。

深圳坚持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率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正在从规划蓝图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

编辑 温静

(作者:读特记者 徐兴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