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发祥地丨改革开放窗口 奏响先行强音
读特记者 郑恺
2020-10-12 10:30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峥嵘岁月,40年春华秋实。深圳湾畔,改革开放春风浩荡,《春天的故事》在这里继续书写。

9月29日晚,1000架无人机在深圳湾畔的人才公园上空起飞,用五星红旗、嫦娥奔月等造型营造出“家国共团圆”的节日氛围。当日,一场“云端”音乐会在深圳湾云颂音乐厅举办,唱响了对祖国最诚挚的祝福。

20年前,中国人通过深圳湾畔的世界之窗看世界。如今,世界友人从深圳湾看中国,深圳湾成为读懂中国的窗口。

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发展热土,生机勃勃。南山走出了一条从滩涂蚝田到楼宇林立、从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的蝶变之路。

昔日停靠在深圳湾畔的明华轮。

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先手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造就了一座“活力南山”

启示一  只有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南山,这个炸响中国改革开放开山炮之地,奏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最强音,开启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

1990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南头管理区和蛇口管理局合并成立南山区。

南山区作为深圳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胆魄,从最初的出口加工区、产业配套区,到200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四大基地;从2010年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区、创建和谐社会示范区、构筑教育科研高地,到近几年努力建设世界级创新之都、现代化宜居之城、国际化魅力之湾,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区域跃升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中心城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内地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挂牌、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开业……南山区披荆斩棘,敢闯敢试,以创造9个全国“第一”的奇迹,奏响了先行探索、全面发展、更好示范的华美乐章!

海上世界打造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

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压舱石”,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造就了一座“富强南山”

启示二  只有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才能决战决胜,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9月12日,由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南山区再次位列百强区第一。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南山区成立后从“三来一补”代加工起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GDP从建区时的78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6100亿元左右,增长超过70倍,年均增长超过15%;人均GDP从4万元增加到36万元;辖区税收从1.8亿元增加到1665亿元,增长924倍。

2019年,南山区GDP总量为6103亿元,连续7年位列全国区(县)第三、广东区(县)第一;人均GDP达到40.16万元,折合5.82万美元,发展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南山区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实现GDP 3042亿元,增长2.5%,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服务业1至5月,实现营收2126.88亿元,增长9.5%,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要增长点,实现营收1676.41亿元,增长10.4%。

当前,南山正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新时代双区驱动的“3+3”战略示范工程,培育发展新动能ABCD特色产业集群。

“三大战略工程”包括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CBD。“三大示范工程”是指一廊(深圳湾文化走廊)、一城(蛇口国际海洋城)、一大道(南山硅谷大道)。

ABCD特色产业集群中,A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为生物医药(Bio-pharmaceutical)、C为文旅产业(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D为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

承载着特区历史变迁记忆的深圳首家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改造升级后于2017年重新开业。

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造就了一座“创新南山”

启示三  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在南山竞相迸发,才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深圳的创新发展,从蛇口启航,在南山壮大。

1996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落地南山。从此,南山率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特区40年,南山30载。30年间,从“科技荒漠”到“创新高地”,从模仿创新到源头创新,从单一创新到系统创新,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南山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之路。

30年间,南山紧扣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先后引导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了西丽湖科教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新北等产业集聚区和46个专业产业园区,形成了以中兴、腾讯等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以迈瑞医疗、大族激光、中集海工等行业领军企业为主力的高端装备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大疆、优必选、奥比中光等高成长企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

到2019年底,南山新增国高企业470余家,总数超过4000家,绩效指标并列全市第一。拥有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207家,其中国家级70家;集聚了22位院士、1800多名科研人员;诺贝尔奖实验室达到9家,超过全市80%。区内90%的科技型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上市公司中90%为高科技企业。

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试金石”,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造就了一座“幸福南山”

启示四  树立发展型、共享型民生理念,让群众幸福有质感,让南山发展有温度,才能画出党心民心最大同心圆。

“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日前启动,南山区再次入围“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县级城市(区)名单(100个)。去年,南山荣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新包容强区”双项大奖。

近日,南头古城改造项目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开放。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的南头古城在经历了一年的集中改造之后,褪去了城中村的外衣。市民可在悠闲的午后,漫步在古城的小巷内,带着现代人的领悟,去倾听潺潺历史长河遗留下的铿锵之声。

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已开工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湾文化广场等项目已进入设计征集阶段,深圳创意设计馆落户南山。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从1990年至今,南山的学校(幼儿园)由1990年的30所,增加到现在的312所,增长超10倍,在校学生增长20倍。

尤其是从2015年至今,南山区的教育投入31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1/5,其中2020年投入77.5亿元,是2015年投入的2倍以上;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25所(其中新建17所、扩建8所),增加学位4万多个。

从1990年至今,南山的医院病床数由建区之初的113张增加到现在的5800余张,增长51倍。

把城区品质提升作为发展的“助推器”,营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造就了一座“魅力南山”

启示五  树立“精明增长” “紧凑城市”的理念,发扬工匠精神,建“百年建筑、千年城市”,让城市历久弥新。

满载着蛇口人记忆的四海公园在“十一”对外开放。7天有6.5万余人次打卡游玩。

四海公园建成于1987年,是蛇口片区建设最早的公园,承载了那个年代无数拓荒牛、打工妹的成长记忆。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施工后,焕然一新:设置了荔香园、叠水桥、杜鹃园、童乐园、岭南茶吧、汉文化馆、梯田叠水等30多处特色景观。园区覆盖5G通信、wifi信号,同时灯杆照明、监控、音响等功能合而为一。

短短数十载,四海公园的蝶变,不仅见证了南山从“一园独秀”到“百园盛放”的转变。

目前,南山分布着154个大大小小、各有特色的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17平方米。“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的美好愿景,已真实地呈现在了南山人的面前。

今天的南山,城区步步是景、处处入画,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滨海休闲带、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互联互通、珠联璧合,西丽湖畔书声琅琅、后海滨水灯光璀璨,大小南山荔海葱茏、深湾上下创梦闪耀,一派绿廊环绕、拥山抱湖、人文荟萃的盛大景象。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郑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