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解读“双循环”: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景气期
读特首席记者 吴吉 文/图
2020-10-11 09:3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近期经济领域的热词,也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战略。但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双循环?如何开启内循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在南方科技大学为师生们解读了“双循环”这一热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美国在各个层面上设置障碍,让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担忧。但美国的“小动作”真的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吗?

姚洋指出,所谓“脱钩论”主要包括三方面:贸易投资脱钩、技术脱钩和金融脱钩。

在贸易投资方面,受贸易战影响,中美贸易有所下降,但今年4月份之后,中国重回美国第一贸易伙伴位置;“产业链断裂”的情况发生在部分高科技企业身上,但总体影响不大,而且中国零配件企业在中国国内的份额还有所上升;国外企业大规模撤出中国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中国的产业链日趋完善,继成为世界最大的中间品市场之后,又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下降,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贸易脱钩”的论调不攻自破。

在技术方面,“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产品是完全由中国或者完全由美国制造,一件产品通常都由多个国家的企业制造。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强大的生产网络,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加上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使得美国企业对于中国也很依赖。”姚洋指出,在技术领域,竞争不可避免,但最好的结局是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之下的良性竞争。

针对金融脱钩,姚洋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不减反增,美国公司在华投资也在增加。从“中美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和“将中国困在美元陷阱中对美国有利”两方面来考量,中国都不会被排除在美元体系之外。但姚洋也提醒,不能排除“美国把我国个别企业或银行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的可能。为此,要提前做好预案。

姚洋指出,要理解“双循环”,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24日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表示,越开放越要防控风险。在姚洋看来,技术领域形成自主技术是国内循环的关键。常态下,市场应该是创新的主体,国际合作是技术进步的最佳途径。不过面对“关键领域被美国卡脖子”的情况,姚洋认为,政府要增加投入,但“政府资金最好是雪中送炭,可以扶持技术路线明确但缺少资金的领域”。例如:芯片被美国“卡脖子”了,我们是不是就要一窝蜂地上马制造芯片的企业?“我认为这不是好事,大部分都要被市场大浪淘沙,到时候政府的扶持资金都要打水漂。”姚洋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理性认识芯片封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盲目悲观或者跟风。

在姚洋看来,美国对华的经济政策是“损人又损己”,并未给中国带来特别大的打击。那么,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如何?姚洋的预测比较乐观——2020年,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冲击,但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政府刺激措施,2021年,只要疫情不出现大的反复,新的景气周期将开始。姚洋判断,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吴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