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照护不挪“窝”, 2.5万张病床“安”进深圳人家里

张妍
08-20 17: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深卫信

家住福田区的田乐(化名)在小红书分享“不得不说”系列,这次顶的是深圳家庭病床服务。她丈夫因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椎间孔镜手术,从下手术台到出院不到24小时,她感慨“这很深圳速度”。术后,丈夫要卧床并每三天换药,田乐联系龙尾社康建立家庭病床,“建床费100元,上门服务77元/次,全都走医保,享受住院待遇”,她直呼“太方便了”。

自2012年起,深圳市率先在社康机构试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深圳2012年起试点由社康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且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2024年,全市社康在居民家中建了2.58万张家庭病床,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1.3万张,让患者在家就有稳稳的“医”靠。

既管看病又包日常照料

家庭病床升级“医养套餐”

在水库新村,89岁的陈姨(化名)两年前瘫痪后几乎再没下过楼。她的女儿为她签约了罗湖医院集团新村社康中心家庭医生,并申请了家庭病床。

“医护每周查房,密切监测老人压疮恢复情况,教会我们翻身拍背、怎么摆放偏瘫肢体等照护方法。”陈姨女儿说,一年前,父亲因慢阻肺需要制氧机,也建了家庭病床。“我都60多了,还要照顾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就算请了俩保姆,还是忙得脚不沾地。保姆休息时,社康派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帮忙照顾,教我们怎么使用制氧机和维护,还有测血氧、练呼吸的法子……有问题可随时电话,我踏实多了!”

罗湖医院集团家庭病床团队出诊

29年前,水库新村诞生了深圳第一家社康中心。如今,这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挤下了380栋楼房,像陈姨这样“以老养老”的家庭越来越多。

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罗湖区2024年末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达9.9万,老龄化率12.9%,其中65岁以上6.9万,占9%。罗湖区探索将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2024年全区共建364张,不仅提供医疗服务、生活照料,还为特殊老年家庭安装防跌倒扶手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探索建设智慧家庭病床,实时监测身体状况,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咨询等。

年轻的深圳,面对老龄化这道必答题,把家庭病床升级成既管看病又管生活照料的“医养套餐”,让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获得一条龙服务。

最高报销95%

在家治病和住院一样靠谱

在深圳,家庭病床不仅能刷医保,还可按住院标准报销。市卫健和医保部门近年接连出台细化政策,按天报销的病种分类更清晰,最高报销95%。

目前,家庭病床分治疗型、康复型、缓和型、其他型四类,精准对接患者需求,主打“在家治病和住院一样靠谱”。其中,缓和型主打对症治疗、舒适护理和人文关怀,也就是安宁疗护。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龙尾社康中心是全区最早建立安宁疗护家庭病床的,该中心护士长张福英也是全区首位安宁疗护个案管理师。

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龙尾社康家庭病床团队上门服务

83岁的卢茂林(化名)患有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和重症肺炎。他女儿无奈拨通家庭医生电话:“能不能不再折腾,在家治?”评估后,龙尾社康为老人建起家庭病床,组建团队上门服务。老人长期卧床有压疮,伤口专科护士上门处理;帕金森症导致舌后坠有窒息风险,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人使用牵引器;中医师用耳穴压豆、中药泡脚让老人更舒适,社工和志愿者还帮助解决了洗澡难题。

更暖的是,团队帮这家人圆了最后的“团圆梦”,趁端午节把在养老院的失智老伴接回家。老人离世后,女儿发圈说:终于懂了,爸爸去了更好的地方。

在龙尾社康的带领下,福田区已有5家社康开办安宁疗护家庭病床,个案管理师化身“资源管家”,联动医院、社区、协会等力量,把终末期患者的最后时光安排得妥妥帖帖。

建床管床一个PAD全搞定

智慧家庭病床实时预警异常

78岁的岳伟(化名)是典型的“老三高”,因脑梗、房颤反复住院。2021年8月,他因急性脑梗导致左侧身体瘫痪,出院时中大八院医生建议下转社康,建立家庭病床。

建床后,中大八院福南社康团队每周上门1至2次,医生查血压血糖,调药方;康复师定制“床边操”;护士教家属防压疮……让老人逐渐能搀扶着下床站立。

这背后是深圳家庭病床服务13年来一路优化升级,让医院“转得出”、社康“接得稳”、患者“住得安”,无缝衔接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链。

中大八院福南社康中心家庭病床团队为老年患者过生日

慢病患者最怕病情“急变”,中大八院早有准备。2023年10月,该院在全市首个家庭病床服务平台基础上研发并上线启用智慧家庭病床系统,2个月内覆盖下属31家社康。在5G+AI的赋能下,患者穿上智能穿戴设备,医生远程查房、AI实时预警异常,数据同步,实现医院-社康-家属三方共管。

这套系统多次帮岳伟化险为夷。有天夜里他突发高烧,系统报警后医生上门,发现白细胞飙升、呼吸道感染,及时开出抗生素并预留床位,这次他只住了3天院便回家;另一次心衰指标异常,团队视频指导家属控制饮水量,调整体位,指标迅速好转。

“现在建床不用抱着病历到处跑,一个PAD全搞定。”福南社康家庭服务部主任孟燕说。目前,全区已建智慧家庭病床856张,提供日夜不间断的监测服务,有效预警12人次。

近年来,深圳家庭病床服务持续走热,以每年超20%增速扩容。从术后换药、产后康复到慢病管理,从日常照护到安宁疗护,这个扎在居民家中的“健康服务站”,精准响应深圳人全周期的健康需求。

(作者:张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