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餐饮经济”(深圳中大建筑工地)。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彼时,在建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地附近,人声喧嚣,蒸汽氤氲,这条几十米长的“流动小摊带”,摆满了各种卖水果、卖凉粉、卖炒饭的摊位,从头走到尾能吃到各种美食。这片“以天为盖地为庐”的“餐馆”,是许多建筑工人挥洒一天汗水后得以短暂休憩的驿站。赖远美创作的摄影作品《建筑工地“餐饮经济”(深圳中大建筑工地)》正是取景于此,这组作品在“光荣与梦想”——全国第二届“光明杯”手机摄影大展中获评优秀奖。
这一刻:记录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和奋斗
从小在光明长大的赖远美,毕业后回到光明工作已经8年有余,因“寻找光明记忆”项目工作与摄影结缘,纪实摄影成为她工作中重要的一项。
“那天我和一些影友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采风,在项目施工地外面看到一排摊子,恰逢晚饭点,很多工人出来买饭吃。”赖远美说,她看到摆摊的人很不容易,建筑工人们也很艰辛。“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我就想以打工创业为题材,反映打工创业群体的生活和感情、追求和奋斗的精神,记录深圳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建设的伟大成就。”
作为《寻找光明记忆》系列图书纪实摄影师,赖远美长期在光明走街串巷,记录这座城市里的村落、村落里的老人、古旧的建筑和这方水土独有的风土人情。“光明发展很快,每年一大变。”赖远美说,她有意无意通过影像来留存光明的记忆,她的摄影作品曾入选“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来深青工文体节青工手机摄影大赛、“鹏城金秋”摄影展、光明区书画摄影双年展等展览,让更多人看到了平时未曾留意过的光明,一如《建筑工地“餐饮经济”(深圳中大建筑工地)》这组作品中,恢弘大气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奉献。
这些年:绿色、科学之城正在初现雏形
在光明,像照片中这样的小摊和工地建设者还有很多,因为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这样的项目,如今遍布辖区。随着光明科学城落户于此,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光明再一次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多个项目正在从图纸变成现实,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塔吊、起重机有序作业,热火朝天,项目5栋大楼今年有望封顶;今年8月,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也布局在科学城范围内。
如今经过公常路,在原先杂草密布、荒凉偏僻的猪婆山周边,东森教练场以及周边杂乱无章的建筑被整备拆除,一栋栋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拔地而起,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批师生的入驻,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散发着书香气息。
作为土生土长的光明人,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被赖远美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这些年,黄泥路变成了沥青路,瓦房变成了高楼,黑水河变成了清水河,荒山变成了公园。”赖远美说,在数不清的城市建设者的汗水浇筑下,光明已经褪去落后农场的形象,一座科学之城、绿色之城正在初现雏形。
(来源:宝安日报·光明新闻)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