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银发长者正以不同方式绽放着独特光彩。他们或为年轻人讲专题党课,讲述革命故事;或巧手创作手工、分享百家美食,用阅历与热情为社区注入活力。这些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共同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区图景。——编者
大浪街道
银发老党员讲“阳台山胜利大营救”专题党课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陈琦 林嘉英)近日,荣获“2025年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的退休老党员朱赤,以一场深入人心的“阳台山胜利大营救”专题党课,为大浪街道60余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及机关党员代表铺开了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画卷。这位拥有45年党龄的银发先锋,在大浪街道党校的讲台上,将83年前阳台山上那段用信仰铸就的生命之路,生动地呈现在新时代党员面前。
课堂上,朱赤将时光指针拨回1942年,动情讲述游击队战士与当地群众凭借超凡勇气与智慧,跋山涉水、突破重重封锁,最终成功将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数百位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秘密营救至阳台山根据地并安全转移的惊世壮举。“阳台山大营救的胜利,绝非偶然!”朱赤铿锵有力地剖析道,“其核心密码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赤诚初心,在于无数革命志士为理想信念无畏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在安静的课堂中激荡回响。
专题党课在青年干部心中点燃了强烈共鸣的火花。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赵明表示:“朱老的党课,让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忠诚与担当。‘阳台山胜利大营救’所彰显的坚定信念、斗争智慧和为民情怀,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需要赓续的精神血脉。我们要将其内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本职工作。”
这堂感人至深的党课,正是大浪街道精心打造的党员教育体系中的一抹亮色。2025年以来,大浪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青年干部培养与红色基因传承,通过系统性举措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坚实支撑。该街道还结合“1+12+N”街道党校资源矩阵,打造了红色教育、时尚奋斗、人文特色、初心追寻4条特色研学路线,为党员干部提供党性教育、技能提升、跨界研讨等多维场景,满足多元化成长需求。
同胜社区
长者上适老节气课“潮”玩扭扭棒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杨远芬)近日,大浪街道同胜社区举办了“巧手捻金秋,柿柿皆安康”立秋主题创意手工活动。本次活动巧妙融合节气文化与手工体验,创新打造“适老节气课”服务模式,吸引了社区20余位老年居民热情参与。
活动伊始,一支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便在清脆的拍掌声中再次焕发生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社工带着亲切的口吻,引导老人们一句句重温歌谣韵律。王奶奶的手掌虽不如年轻人有力,却拍击得分外认真;李爷爷在社工的耐心示范下,也从最初的生疏逐渐跟上集体节拍。整齐划一的童谣节奏在活动室内回荡,将欢乐融进了节气的脉络里。
本次“适老节气课”的核心亮点是“‘柿柿如意’扭扭棒花束”手工制作。活动选取操作简便、安全环保的扭扭棒作为材料,社工耐心细致地进行分步讲解与同步示范,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基本技法。制作过程中,社工提供“一对一”贴心指导,营造了温馨、互助的良好氛围。老人们兴致勃勃,积极动手实践,从最初的生疏尝试,到逐渐熟练地缠绕、塑形、组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颗颗象征丰收与吉祥的“柿子”逐渐成形,最终组合成一束束饱含美好祝福的“柿柿如意”花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精巧作品,老人们脸上洋溢出由衷的成就感和喜悦。
此次活动是同胜社区在全面提升长者服务水平、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截至目前,同胜社区累计面向社区长者开展节气文化传承活动7场次,服务150余人次。
入户宣讲 护长者出行
广培社区养老社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陈肇容)近日,观澜街道广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联合社区养老社工深入社区居民楼宇,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了一场扎实的交通安全入户宣传活动,旨在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守护居民出行安全。
“何奶奶,您出门买菜过马路,千万记住先停步、左右看、确认没车再走,安全第一别心急。”在何奶奶家中,工作人员送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细致地叮嘱着。平日里习惯自己出门的80岁何奶奶,对这份关怀深表认同:“是呀,人老了反应慢,你们提醒得太及时了,我一定记心上。”
工作人员针对老年人日常出行习惯和实际需求,围绕“安全过马路看什么”“坐车如何系好安全带”等高频场景,进行了面对面的讲解和演示。在陈奶奶家,工作人员特意演示了安全带正确系法:“奶奶,坐车时,安全带一定要系紧,这可是保安全的关键。”陈奶奶认真学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悉,“零距离”的入户宣传共覆盖12户家庭,有力促进了工作人员与居民的充分沟通和积极互动,不仅将实用的交通安全知识精准送达,更有效唤醒了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风险防范自觉,提升了自我保护技能,让“平安出行”的种子在点滴日常中生根发芽。
以食为媒 共话邻里情
松和社区开展“长者百家饭”活动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吴红婷 涂胜勇 刘利)近日,龙华街道下油松社区星光老年之家香气四溢、笑语盈盈,一场“舌尖上的邻里情”长者百家饭活动在此开展,辖区30余位长者欢聚一堂,以美食为媒,共话邻里深情。
在社区邻里农场,这片由长者们亲手播种的菜地硕果累累。大家挽起袖子、提着菜篮,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亲手种下的茄子、豆角和青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洗菜、切菜、掌勺……厨房里,长者们分工协作,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便摆满了长桌。
“这道是我的拿手菜——四川麻婆豆腐,麻辣鲜香,大家快尝尝!”“尝尝我做的北方锅包肉,外酥里嫩!”“还有我的糖醋排骨,甜酸开胃!”餐桌上,长者们化身“社区文化大使”,热情介绍着自己的家乡菜,分享每道菜背后的家庭故事和风土人情。来自四川的李阿姨一边给大家夹菜,一边笑着说:“能和邻居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味道,比在家里吃还开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品尝美食中拉近距离,在分享故事中增进了解,浓浓邻里情在舌尖上传递、在心间流淌。他们不仅是美味的贡献者,更是社区文化记忆的鲜活传承者,在邻里互助中生动实践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舌尖上的烟火气,凝聚了深厚邻里情。松和社区“以食为媒、以情聚力”,有效激发了长者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念融入日常,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温暖、坚实的“银龄力量”。
爱心义剪 温暖桑榆心
新田社区志愿者上门为长者理发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朱小芳)咔嚓,咔嚓……近日,轻柔剪发声在96岁罗奶奶安静的家中响起,一缕缕银发无声落下,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理发师专注而熟练的手势,拂过老人岁月浸染的发丝。伴随着镜中逐渐清爽的眉眼,罗奶奶眼中漾出欣喜。
这把情暖桑榆的爱心剪已在新田社区行走了三年。三年来,志愿者的身影不仅在理发这样的细微处显现,更是老人们独居生活中可期的暖阳——从掸尽尘埃的悉心打扫,到守护尊严的助浴搀扶,再到为腿脚不便长者登门庆生的融融笑语,他们串起了一条覆盖长者需求的温馨纽带。截至今日,服务队累计开展爱心活动30余次,将关怀带给了100余人次社区长者。小小一支志愿者队伍,力量虽微,却始终坚持以温情驱散暮年寂寥。他们在长者居所穿梭奔波,三年如一日的躬身守护,已成为新田社区一张亮眼的助老名片。
这支志愿队伍正默默为新田社区的老人织就一幅名为“老有善养、老有善为”的幸福画卷——每一剪,都在修整鬓边霜华;每一次探望,都在拂拭晚景的孤寂。他们用持续的行动证明,尊老敬老并非空言善语,而是在社区一隅的执着坚守中,化为可亲可触的温暖日常。新田社区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为长辈服务没有截止日期,今后我们也会细水长流,让每位长者都能在家中感受社区关怀的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