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向未来⑤跨境科创“试验田”,河套合作区以制度创新红利激活产业生态活力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钧政
08-10 08:4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在货物通关方面,海关总署出台《海关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10条,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相关货物“一线”高度便利、“二线”有效联动、区内智慧化监管

编者按:

“小河弯弯”蝶变“科创引擎”。国务院河套《规划》发布两周年在即,河套深圳园区以“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姿态拼搏奋斗、蓬勃向新,锚定高质量完成规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发展建设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深圳商报此次聚焦河套合作区产业发展新生态、新模式、新成果,推出“河套向未来”系列报道,试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小、年纪最“轻”的国家战略平台,如何从“规划蓝图”打造一片改革“热土”、创新“沃土”。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基础保障。国务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两年来,河套深圳园区以制度型开放破解跨境科研协作壁垒,政策创新与体制机制等方面一系列举措持续落地生效,向着“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大步迈进,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构建起高效、便捷、开放的创新生态。

政策创新:为要素跨境流动“铺路搭桥”

人员便捷通勤“常态化”。“以前跨境往返,光是过关就得花不少时间,现在方便太多了!”就职于某香港高校河套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感慨道。随着河套深港跨境巴士的开通,河套深圳园区实现与香港科学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河套香港园区等地的直连跨境,单程通勤效率提升30%,实现“点对点”高效通勤,打造便捷高效的“半小时科研圈”。于此新皇岗口岸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将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通关时间有望从原来的半小时左右大幅缩短至5分钟,为深港科研人员、企业人才往来创造更大便利。

科研货物通关“再提速”。在货物通关方面,海关总署出台《海关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10条,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相关货物“一线”高度便利、“二线”有效联动、区内智慧化监管。河套建设发布公共ERP系统,成为全国首个服务科研机构的公共ERP系统,科研货物、特殊物品、仪器设备等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助力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资金跨境流动“更自由”。资金跨境流动的创新政策,为科研注入了“源头活水”。全国首创的“科汇通”试点,已成功帮助5家港资科研机构共510万元科研资金顺利汇入,解决了外资非企科研机构开办资金账户难题,并将该试点业务复制推广至全国16个城市。同时,深圳园区企业累计获批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完成全国首单放宽企业准入资质的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此外还签约首支河套跨境双币母基金揭牌设立,支持财政科研资金适用港澳、国际监管规则,为科研项目的资金募集与使用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数据跨境流通“新突破”。数据是关键的创新要素。河套合作区建成深圳数据交易所,开展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金额3.34亿元,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县域改革案例”。中大编码有限公司的香港科学园及香港上市公司数据登记意象调查数据集入选“广东省2024年度数据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开创“香港数据-深圳登记-内地融资”的两地协同机制,首创港资企业通过境内子公司实现数据资产确权的路径,并首次将港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用于实践,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为产业活力释放“松绑赋能”

科研管理“新模式”。河套合作区积极推行与国际全面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出台河套深圳园区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围绕科研项目选题立项、过程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评价、落地转化等方面提出20项改革措施,实行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国际同行评议等5项接轨国际的科研管理制度。这种“英雄不问出处,能者揭榜攻关”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科研项目申报的地域和单位限制,让全球范围内有实力的顶尖科研团队都能参与到河套的科研项目中来,吸引200余个高端项目落地河套。

人才评价“破四唯”。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河套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出台《深圳园区人才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先后落地15%企业、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等降税优惠政策,采用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等,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体系,如今集聚1.5万余名科研人员,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法治保障“国际化”。法治环境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河套合作区在遵循宪法和香港特区基本法的前提下,探索在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区域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香港、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设立河套人民法庭,建成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平台,提供一站式矛盾调解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引入国际通行的调解、仲裁规则,为科研活动提供国际化法治环境。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出台,通过法律条文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以法治保障推动河套深圳园区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钧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