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空经济、电化学储能、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 深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08-08 19: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聚焦低空经济、电化学储能、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2024年以来,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414项;新增检验检测机构95家;一批重大质量基础设施落户深圳。这是记者从8月6日召开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的新信息。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梳理《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系统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深圳市“20+8”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落地落实、取得更大成效。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英权主持会议并讲话。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414项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是国际通行的质量基础设施,是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5部门出台《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深圳打造全球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进一步强化质量支撑。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圳深化先进标准引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上线“20+8”产业集群标准化需求对接平台,建立产业标准化需求信息共享研判机制。全国首发超充设施地方标准6项,布局低空经济标准18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6项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立项《科研算力共享技术规范》等9项人工智能地方标准,支持企业抢占标准制高点。在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领域,深度参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主导或参与36项关键技术标准研制。2024年以来,深圳市新增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机构(TC/SC/WG)6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414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70项,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79项。

累计建立各类计量标准器具1792项

通过强化产业计量基础支撑,深圳全国首创建立计量验证、计量数据核查、诚信计量“三位一体”超充设施计量规则。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累计建立各类计量标准器具1792项。其中,在碳计量领域,开展基于无人机系统的碳计量关键技术研究,破解高空、移动环境下的碳排放定量测量难题;在石墨烯计量领域,研制石墨烯热扩散系数横向测量测量方法,建立薄层电阻的量传路径,解决集成电路产业薄层电阻关键参量的测量难题。

部分检测认证报告得到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的认可

深圳拓展完善检测能力。苏试宜特等芯片检测头部机构在深圳扩建实验室,中检南方建成“超充”测试平台6个,普瑞赛思围绕电化学储能领域构建全生命周期检测与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深圳深化与中国中检合作,全力支持其在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检测认证创新产业园等项目;推动华测建设新桥基地,进一步拓展半导体芯片、低空经济等领域检测能力。目前深圳市头部机构出具的部分检测认证报告得到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的认可,为保障和促进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圳引进培育国际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支持必维、天祥等在深扩大经营规模,推动莱茵在深设立大湾区运营中心。

在认证领域,创新新型认证和特色认证,累计为167家企业发放494张证书,“湾区制造”“中国制造”国际贸易涉碳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深圳实施产业链质量强链重点项目8项

在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方面,深圳实施产业链质量强链重点项目8项。新增25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覆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

目前,深圳质量基础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深圳市生物制品检验检测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医疗器械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已建成,服务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能力显著提升。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已封顶,预计年底竣工。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平台项目初步设计通过评审。国家核电运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完成建设并申请验收。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正开展地下室结构施工。深圳市化妆品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完成第一批设备采购招投标。深圳市储能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一期设备采购。深圳市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已购置软硬件设备72台(套)。中兴通讯、迈瑞、TCL华星光电等3家广东省质量标准实验室获批。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