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近日,大鹏新区聚焦教育、卫生健康领域人才发展需求,对《深圳市大鹏新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办法》《深圳市大鹏新区教育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办法》同步修订,全面升级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机制,全力打造教育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梯级人才队伍,为新区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全链条激励,精准覆盖多层级人才
此次修订的政策聚焦“引得进、育得好、留得住、用得活”目标,针对教育、卫生健康两大领域分别细化支持措施,重点强化对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的精准激励,具体包括:
教育领域
• 高层次人才奖励:新引进的高层次ABC类人才、名优教师,均可享受对应标准的一次性奖励补贴;本科三、四年级及研究生二、三年级的优秀实习生,实习期间可领取实习补贴。
• 任期津贴激励:新区名校长、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人才、骨干后备人才,任期内可领取对应人才津贴(任期三年)。
• 名师工作室支持:给予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扶持,对培养出区级以上名师的工作室主持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 竞赛指导奖励: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学科、体育、艺术类竞赛一等奖(或前三名)的指导教师(个人或团队),可获一次性奖励补助。
卫生健康领域
• 高层次人才补贴:新引进的高端型ABCD类人才、骨干型ABCD类人才、紧缺型ABC类人才、优秀青年ABCD类人才,均可享受对应标准的一次性奖励补贴。
• 骨干人才津贴:名院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人才、骨干卫生后备人才,任期内可领取对应人才津贴(任期三年)。
• 名医工作室扶持:给予名医工作室专项经费支持,对培养出区级以上名医的工作室主持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 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成长计划”,每年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院校、三级甲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全职进修,助力能力提升。
“引育留用”全链条赋能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大鹏新区通过多渠道引才、多举措育才,推动教育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新区教育系统已汇聚骨干教师1689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392名(其中博士21名);卫生健康领域依托全市首个市、区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体化管理),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累计引进硕士及以上医护人员71名(其中博士2名)。人才队伍的壮大,为新区教育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精准“引”才:探索引进拔尖创新人才机制,修订教育系统、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办法,解决人才子女入学、医疗健康、住房保障等多方面后顾之忧,切实提升新区对教师、医生等人才的吸引力。
实施高质量教师倍增计划,制定“优秀应届毕业生、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梯级引才结构,其中 2024 年秋季率先完成华南地区首场招聘,吸引近 6000 名考生报名,硕士研究生占比达 95%,考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现场签约率 100%。
精心“育”才: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等 5 所学校被授予“华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基地”称号,深圳中学大鹏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在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方面深度合作。与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优秀实习生。统筹搭建新区医疗卫生系统一体化学习平台,邀请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授课培训,累计培训超 1000 人次,成功培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后备级)1名、深圳市菁英人才 3 名,入选深圳市公立医院院长及后备人才职业化培训对象 5 人,获评新区鹏程后备人才 1 人。
精诚“留”才:实施“鹏程计划”名师名医工程,搭建“名校(院)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后备人才”梯级队伍。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引进名师 53 人次、名医 15 名,培养区级及以上名师 243人 次、名医 10 名,培养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才 1707 名,创建区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 30 个、名医工作室 30 个,建成区级重点学科 8 个,柔性引进 1 个上海交通大学项目团队,大大激励名师名医扎根大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名师工作室揭牌)(名医工作室揭牌)实施管理干部“领航计划”,建立新区公办中小学后备干部库,储备后备干部百余名,100%覆盖新区公办中小学中层干部。深化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近 3 年累计评聘教师 1000 余名,有效激发教师积极性。
精确“用”才:开展区域连片教研、校际一体教研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初步形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2024年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近百项、市教学成果培育4项,亚迪学校获2024年“全国教育先进集体”荣誉,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等 3 所学校数学科组获评深圳市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科组,大鹏外国语小学获评 2025 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校,大鹏第二小学获“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案例”一等奖。新区健康家庭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健康家庭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化健康县区建设。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逆袭至连续 8 年稳居全市前三,市区融合的医改“深圳大鹏模式”于2022、2023、2024年连续 3 年获评“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优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