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晓冬 通讯员 刘文芳/文 记者 李立治/图
▲社康医生指导青少年学习心肺复苏术。
近日,新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名青少年认真聆听社康医生演示心肺复苏动作要领。这场由新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联合社康医护力量开展的“童心向阳,守望花开”青少年生命教育小组第三节活动,为孩子送上一堂生动的生命安全课。
社康陈医生以生活场景切入:“当家人吃饭时突然呛咳、说不出话,该如何快速施救?”随后主动扮演“患者”,邀请1名青少年上台扮演“医生”,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核心操作。针对成人急救,陈医生弓着身子做出呛咳不止的样子,让青少年站在身后,手把手指导其双手呈“剪刀状”放在肚脐上方两指处,同时强调:“冲击时要借助身体力量,像拔瓶塞一样短促有力,感觉不对就及时调整。”青少年起初发力位置偏上,陈医生立刻提醒:“再往下一点,找到肚脐上方的硬骨边缘,对,就是这里!”每一步都结合动作细节详细说明,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就像给气球放气时要找准阀门,急救也要找对位置用对力。”陈医生的比喻让大家会心一笑。
心肺复苏环节,陈医生先拆解“评估环境-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标准流程,特别强调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约两部手机叠放的厚度),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实操阶段,青少年分组轮流上前,在陈医生的一对一指导下调整手势与力度。12岁的曾同学起初因按压角度偏斜导致力度不足,经陈医生手把手纠正肘部姿势后,终于达到标准按压幅度,他擦着额头的汗说:“原来看似简单的按压,藏着这么多学问。”
13岁的韦同学说:“医生阿姨说,每一秒正确的急救都可能改变结果,这让我觉得自己也能成为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