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田,有一座图书馆不是盖起来的,而是“长”出来的。
它的名字叫“生长图书馆”,坐落在生物圈三号碳中和实验园区,一块真实的绿色实验田。这座图书馆并不高大,也不喧哗,却像一颗种子,在东部这片海岸线上静静发芽。
“生长图书馆”由盐田区图书馆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打造的,是全国首家碳中和主题图书馆,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2025年5月,一个好消息从国际图联(IFLA)传来——盐田区图书馆凭借“生长图书馆”项目,成功跻身IFLA绿色图书馆奖“最佳绿色图书馆/大型项目”类别全球前三强,成为本届评选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图书馆机构。近日,记者走进“生长图书馆”,与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度对话,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深远意义。
如何从“一颗绿色种子”,成长为国际认可的“绿色样本”?
生长图书馆项目的灵感源于图书馆学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生长图书馆的项目参与者梁晓芳谈到:“这一概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图书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资源和服务。这也启发我们重新定义图书馆在社会和环境中的角色,思考如何让图书馆像有机体一样,与社会、环境和读者共同成长,持续进化。”
图书馆的建设者们意识到,知识和信息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书籍中,也存在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细节之中。于是,“万物皆可读”的这一创新理念出现了,一个关于图书馆边界被不断拓展的愿景也渐渐成型:让一颗绿色的种子,从图书馆出发,穿越空间与日常,在城市肌理中悄然生根,最终形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
在生长图书馆的成长旅程中,有一段关于“去聆听”的记忆,至今仍被反复提起。
那是一次前往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学习交流。彼时,原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正在举办新书《迈向碳中和:香港人与事》的发布会。这位曾设计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的城市规划者,也正是香港提出“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推动者。他的分享,为团队打开了一扇通往绿色建筑深水区的窗口。
结合生长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盐田区图书馆与万科公益基金会总结提炼出《城市书房绿色发展盐田倡议》,在2024年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年度活动上,联合了全国141个城市2000多家城市书房发布该倡议。生长图书馆的理念由此走出盐田,向更广阔的城市文化场域传播开去。
生长图书馆之所以能够一步步成长为国际认可的“绿色样本”,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跨领域合作与资源整合。通过与社会力量深度协作,资源在共建中被整合,优势在互补中不断放大。二是持续学习与创新,提出了“万物皆可读”的创新理念,并在空间、服务与内容中不断落地生根。三是广泛的推广与合作,借助平台的力量,图书馆将理念变成经验,将经验变成方法,在更广阔的语境中讲述“绿色阅读”的盐田实践。
图书馆,为什么会生长在生物圈三号里?
走出生长图书馆,脚下是生物圈三号的绿色园区。这座图书馆不仅仅在建筑形态上践行绿色,更在服务内容与空间体验上贯彻“可持续”。
在这里,阅读是可以坐着、躺着、甚至爬着进行的——屋顶上的生态花园是一本本绿色教材,这里种植着深圳本土的植物近120种,栖息着10余种昆虫和动物。中水回收系统悄悄运转,每年可节省自来水5万吨,讲述着生态循环的语言。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动植物知识,还能亲身体验生态循环的魅力。
当被问及在众多公益合作方向中,为何选择与盐田图书馆共建以“碳中和”为主题的文化空间时,万科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区焕仪表示,万科生物圈三号一直致力于探索碳中和的多元实践路径。“生长图书馆”的诞生,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碳中和知识交流的核心点。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沉浸式阅读与低碳技术、厨余垃圾处理、园区低碳实践等相关书籍,还能参与各类研学活动,让碳中和知识得以沉淀与展示,极大地丰富了碳中和园区的内容维度。
“跨界融合”的共建模式能够使双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促进双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这种“跨界融合”共建模式为图书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践经验,鼓励更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与文化服务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生长图书馆未来如何继续生长?
生长图书馆项目跻身2025年IFLA绿色图书馆奖全球前三强,这一消息令图书馆建设者们倍感振奋。这是对生长图书馆项目在绿色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也彰显了中国图书馆机构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
对生长图书馆本身,无疑是极大地提升了生长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极大地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扩大其在社区和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
对盐田生态文化品牌,盐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文化品牌,生长图书馆作为盐田区的一个标志性项目,获得这一国际荣誉将进一步强化盐田区的生态文化特色和品牌影响力。它向世界展示了盐田区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秀成果,提升了盐田区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盐田的绿色文化和生态环境,促进盐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盐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生长,从来不局限于一处土壤。生长图书馆落成之后,它的绿色理念如同春雨后的藤蔓,悄然越过建筑的边界,在盐田这片生态土壤中,抽芽、延展,生出一枝又一枝新的枝丫。
“未来,我们期望生长图书馆能继续拓展其服务版图,延展更多的绿色阅读点,使其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图书馆计划将绿色阅读点串联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研学游路线,参与者可以在绿色阅读中领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让绿色理念不仅在物理空间上实现拓展,更在社区居民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真正实现绿色理念的“继续生长”。同时盐田区图书馆也在积极借助各类平台、渠道,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将“生长图书馆”的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推广至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场馆。
生长从未止步,它正在从一座图书馆,走向一座城区的文化肌理之中。未来,那些与绿色共鸣的阅读枝丫,也将继续在盐田的土地上静静舒展。
图源:盐田区图书馆
编辑 温静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