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光明街道,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今年上半年,光明街道工业、批零、餐饮住宿等核心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产业升级的齿轮稳健运转,文旅消费的热潮持续涌动,民生服务的温度直抵人心。光明街道“烟火气、产业柱、人文蕴” 三大发展引擎同频共振,一幅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
文旅场景“热”力升腾: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暑期的光明,是游客眼中的“宝藏目的地”。虹桥公园的红色飘带缠绕青山,迳口古村的青石板路印刻着时光痕迹,新建成的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夜晚亮起流光溢彩的灯光,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夏日旋律。
这份热度,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能。年底即将亮相的星河 COCOcity 已蓄势待发,盒马鲜生、壹品健身等知名品牌抢先入驻,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江西景德主动招商,推动“赣乡肴”华南首店落地,让广东食客在家门口就能品味赣鄱风味。
不远处的光明旧糖厂文创园,正书写着“守旧创新”的精彩故事。这座上世纪80年代深圳周边最大的糖业制造基地,如今距“大飞船”深圳科学技术馆仅600米,斑驳的红砖墙上,老制糖机的齿轮与新潮茶饮店的霓虹相映成趣。保留原貌的厂房里,创意咖啡香与摄影快门声交融,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与夜经济新地标。
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临近,作为马术和小轮车的举办地,光明街道正深挖文旅资源、特色美食与科技生态亮点,精心打造的“赛事+文旅”的特色线路将 “人气流量”持续转化为“消费增量”,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企业扎根生长的沃土
“从鹏亿发工业园到美盈森大厦,不仅是场地的升级,更是发展空间的‘破局’。”谈及企业的跨越式成长,孕贝负责人难掩欣喜。这个曾受限于场地规模的母婴企业,在光明街道经济组“点对点”帮扶下,顺利入驻美盈森大厦并打造超级直播总部基地,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经远超2024年全年产值,实现从“瓶颈制约”到“翻倍增长”的华丽转身。
这样的“光明速度”并非个例。7月18日,位于云智科技园的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一举斩获2025年深圳市“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两项殊荣。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街道“1+6+18+53”经济微治圈的持续发力——全员深耕经济工作,累计走访企业469次,其中处级领导带队调研162次,动态更新“一园一策”“一企一档”近 2000 份,以“零距离”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不久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一场推介会格外热闹,吸引了哈工大及周边高校200余名师生到场。这是光明街道“天天甜”营商政务服务品牌推动政企校联动,实现招才引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升级产业空间布局,提振扩大消费的一个缩影。从华强生态科技园、云智科园、灵星雨大厦等产业园区的集体亮相,到晨光、格力、孕贝等优质企业特色IP产品的顺势 “出圈”,光明街道正以“优质、实惠、配套齐全”的创业生态,成为企业逐梦前行的“强磁场”。
研学教育“新”意盎然:AI与文化相互滋养
当产业与文旅的活力持续迸发,光明街道更抓住暑期孩子教育实践需求,勾勒出“AI赋能成长,文化浸润心灵”的独特风景。
华强生态科技园里的虹强研学基地,作为大湾区首个聚焦“AI+教育”的研学平台,与科大讯飞实验室深度联动,打造了一系列“可触摸的 AI 课堂”。走进脑控无人机体验区,戴上特制头环,只需集中注意力,赛车就会顺着意念转向超车,孩子们在“用大脑指挥赛车”的乐趣中,初探脑机接口的奥秘。在非遗体验区的陶艺拉坯台前,孩子们围坐成圈,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让旋转的陶泥在掌心慢慢变成笔筒、小碗,指尖的力度变化里,藏着“知行合一”的匠人精神。
自运营以来,基地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不少学校还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孩子回来后总说‘想再去玩机器人、做陶艺’,这种在体验中学习的方式,比书本更有吸引力。” 一位家长的反馈,道出了研学的魅力。
值得探访的还有光明农场大观园,伴随着第四届光影节启幕,这里白天是奶牛文化体验的乐园——孩子们可以亲手挤奶、观看牛奶生产全过程;夜晚则化身梦幻剧场,非遗表演轮番登场。打铁花的璀璨星火划破夜空,火壶表演的烈焰与技艺交织出震撼画面,六大沉浸式主题区的声光电巧妙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光影中焕发新彩。
从产业园区的创新活力,到文旅街区的烟火气息,再到研学基地的成长印记,光明街道正以多元协同的发展节奏,持续澎湃“烟火气、产业柱、人文蕴”三大发展引擎,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如阳光般洒满每个角落。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