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图像小说分享会在深举行 第二部将于2026年推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7-28 20: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5年是《三体》荣获雨果奖十周年,译林出版社携手三体宇宙隆重推出《三体》图像小说,由中国动漫金龙奖得主、国风漫画家吴青松绘制。7月26日和27日,《三体》图像小说分别在深圳和广州举办分享会,漫画家吴青松与广东地区的科幻及图像小说爱好者们畅聊自己的创作感受,分享自己把一部世界级科幻“神作”,变成图像作品的背后故事。

深圳场活动由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广东省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国宾主持,2015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冷玉斌和科幻作者、银河奖得主王诺诺作为嘉宾参与。活动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了《三体》原著的独特魅力、《三体》图像小说的出版意义以及当下要如何推广科幻阅读等问题。

吴青松在谈到自己创作《三体》图像小说的最大难点时,认为既要忠实刘慈欣原著,又要有自己身为三体粉丝的理解,是这系列作品最核心与最不易攻克的难点。在面对“三日凌空”“人列计算机”“古筝计划”等名场面时,吴青松的态度是尽可能细致到微末地去还原这些硬核的部分。在关于杨冬之死、红岸往事等颇具人文深度的情节上,他的展现方式是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加上更适合图像小说展现的,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表达。

在被问到有家长可能会担忧《三体》里“黑暗森林”等概念对青少年来说比较沉重时,冷玉斌解答说,现在的孩子们可能比家长以为的心智要更成熟,知识涉猎要更广泛,他们可能早在《三体》之前就有其他的阅读经验,足以辅助他们完整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而吴青松的《三体》图像小说,更是便于孩子们在更直观的意义上理解原著的神髓。吴青松笔下的人物群像,立体丰满,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比较自己的想象和吴青松的创造,并逐步形成独属于自己的三体世界观。

王诺诺在谈及《三体》的重要性时说:“《三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可能仅次于《红楼梦》。一般我们很少会在一部书里看见古今中外,百工百业的各种生存智慧,但《红楼梦》做到了。《三体》则是直接把这种包罗万象的思考,拉到了宇宙级别。而且《三体》的通俗性,又保证了它不拒绝任何年龄、性别、阶层的读者,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与生存的哲学意义,它的这种格局,也让它的各类改编作品压力巨大,但《三体》图像小说顶住了这种压力,展开了一种全新的呈现,充分放大了原著的精彩,更适合这个读图时代。”

说起创作《三体》图像小说的漫长过程,吴青松说,分镜始终是最艰苦的部分。图像小说和一般美术作品不同,它更像创作者执导的电影或舞台剧。作为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知名漫画家,基础的框架和后期的上色等内容几乎都是肌肉记忆,但要把故事脚本变成分镜,在静态作品里体现原著情节的震撼感和人物情绪的爆发力,依旧是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活动现场,萧包子和吴青松也就这套图像小说后续登场人物的选角与读者们进行了趣味探讨。吴青松表示选择哪些现实中的明星演员作为他创作的人物参考,只能是一种娱乐化的调剂,真正落笔到定下这个人物的样貌,还是会创造出独属于图像才能传达的形象。他不会照猫画虎地挪用现实人物来创作他的三体世界,这些人物首先要忠于原著性格,才会慢慢长出一张张有灵魂的脸。

截至目前,《三体》已在30余个国家出版38个语种,包揽9大世界级科幻奖项,全球销量超3000万册,《三体》图像小说也已经输出多国版权。2026年,《三体》图像小说第二部“黑暗森林”也将与读者见面,众多书迷津津乐道的太空战舰、二向箔等更多精彩细节也将由文字变为画面,敬请期待。

(图片由译林出版社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