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一堂别开生面的水情课 广西田东学子深圳“寻迹”西江水

晶报记者 唐甜/文 受访单位供图
07-28 11:19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近日,32名田东学子踏上特别的“寻迹西江之旅”。他们走进罗田森林公园、罗田水库、罗田泵站、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近距离感受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何像一条隐形的动脉,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经济脉动与生态平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右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西江的支流之一。在深圳看到西江水,我倍感亲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的高三学生李芹芹感慨道。

近日,32名田东学子踏上特别的“寻迹西江之旅”。他们走进罗田森林公园、罗田水库、罗田泵站、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近距离感受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何像一条隐形的动脉,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经济脉动与生态平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江碧水,牵起两地深情。西江正如纽带一般,将八桂大地与大湾区紧密相连,不疾不徐地诉说着桂粤两地血脉相依、情谊绵长的动人故事。

田东学子参观罗田泵站

探秘西江水怎样抵深

西江水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脉,流经贵州、广西后进入广东,受水区覆盖超3200万人……“距离这么远,深圳为什么一定要引来西江水呢?”李芹芹不禁疑惑。

在罗田水库,工作人员将西江水来深的故事娓娓道来。深圳虽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岸,但境内没有大的河流经过,也没有大的湖泊蓄水,是严重缺水城市。

199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第一部完整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提出“解决深圳市供水水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引水”。1996年,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开工,仅用了5年时间完成一期工程。2006年二期工程开工,2010年建成通水。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在人口、经济集中的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线。水资源总量是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1.3%。因此,引西江之水解东江之困,成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有效途径。

经设计团队多次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一条从鲤鱼洲取水,途经广州南沙、深圳罗田水库,最终抵达公明水库和东莞松山湖,长达113.2公里的输水线路方案。2019年5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2024年1月30日实现通水。

“我们现在所在的罗田水库,就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的起点。”工作人员说。

走进罗田泵站,4台静静伫立的大型机组设备让学生们眼前一亮。“这些大家伙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们问出心中的疑惑。“作为西江水抵达深圳境内的第一站,西江水便是由大家看到的这些水泵机组通过地下管线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公明水库。”工作人员解释道。记者了解到,罗田泵站的4台(3用1备)大型机组设备,单台机组设计流量为10立方米/秒、设计扬程为35.6米。

作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入深门户,罗田水库承担着向深莞两市供水的重要任务,构建“一进三出”的格局,分别交水至深圳的公明水库、铁岗水库、东莞的松山湖水厂,规划每年转输水约11亿立方米,深圳近一半的用水量将从罗田水库输出,其战略地位凸显。

“又大又宽阔!”在罗田水库大坝,工作人员还将科普课堂搬到了活动现场。“大坝虽然是静止的,我们的监测活动可是一直在进行……”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一套覆盖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内部变形监测、渗流监测的“黑科技”系统缓缓展开。13个表面变形观测墩、13台GNSS接收机(含参考站)、4个水平位移监测网点,仅仅表面变形监测一项便如此复杂。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中运用到的GNSS技术。以前,我只在教材上看到它的概念。现在,经过老师的实地讲解,知识变得生动了起来。”参观学生廖韵菡在一旁补充道。

记者还了解到,为更好地服务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支线,罗田水库于今年6月完成了提标改造工程,将工程等别提高至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等建筑物级别为2级。

“作为管理单位,我们用铁腕守护着罗田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复合使用无人机高空巡查、快艇水面突击、护水员沿岸蹲守等方式,违法排放及种养露头即查,坚决把潜在污染源挡在红线外,确保每一滴西江水安全入深。”罗田水库有关负责人补充道。

田东学子了解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寻访“深圳的水龙头”

“如果罗田水库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的起点,那深圳段的终点又是哪里呢?”带着这个疑问,32名学子前往光明湖水利风景区。

走进光明湖水利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原来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风景区。”廖韵菡同学看着一块写有“公明水库”的碑石恍然大悟。光明湖水利风景区的前身“公明水库”,是在原横岗水库、迳口水库、石头湖水库和罗村水库的基础上扩建十年而成,是深圳市建市以来新建的第一座库容超亿方的大型水库。

“这里也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的终点,东江水与西江水在此交汇。”工作人员边走边介绍道,“最后,通过公明水库至石岩水库供水隧洞,向深圳市西部宝安区、光明区供水。”

此外,公明水库既是深圳市战略储备型水库,又是深圳市重要的供水枢纽,既可以储存原水,又可以给水厂供水。“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深圳的‘水缸’和‘水龙头’。”

在大屏嶂、大顶岭群峰的环绕之下,农田、大坝、水库、山脉相互交错,组成一幅山水田园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画卷。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惊讶于眼前的美景。

“这还是我第一次参观依托水库建设的风景区,十分新奇。”参观学生陆和政说。“我们根据光明湖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设施比较典型、水利科普元素丰富的特点,开展光明湖水利风景区硬件、软件的建设和提升。同时,研发了一系列研学主题,形成了涵盖水科普、水文化、水生态等水利研学特色课程。”运营单位特区建工园林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2024年9月,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开始设置研学课程,至2025年6月景区共开展了41场研学课程,接待师生4095人次,累计接待游客数量16288人。

山河之间,情谊绵延。“西江水来深这2000余公里的路程虽远,但也并非不可及。希望这场跨越山河的研学之旅,能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深圳市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综合部部长黄志强表示。

“西江水就在我眼前,我感到既兴奋又感动。”参观最后,廖韵菡望着眼前碧绿的水面,险些落下泪来。“这水流经我的家乡,我又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与它重逢,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一家亲’的含义。”

田东学子们在光明湖水利风景区合影留念

罗田泵站

罗田水库,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的起点。作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入深门户,罗田水库承担着向深莞两市供水的重要任务,西江水便是由水泵机组通过地下管线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公明水库。

光明湖水利风景区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的终点,东江水与西江水在此交汇。最后,通过公明水库至石岩水库供水隧洞,向深圳市西部宝安区、光明区供水。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唐甜/文 受访单位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