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季节,是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据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7月23日下午通报,截至7月22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读特新闻记者近日发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讲述其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经历,引起关注和热议。就网友关注的该病治疗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秀珍。
2007年3月14日,乌拉圭卫生工作人员在首都蒙得维的亚的一处公园辨认蚊子种类。(图片来自新华社 赛拉亚摄)
“7月6日开始手脚有零星的红疹和关节痛;9日发现红疹增加和眼睛结膜炎;10日出现低烧,同时皮疹大爆发和关节剧痛,在医院做检测后得知是得了基孔肯雅热……”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记录下自己得基孔肯雅热后的经历。7月23日,该网友回复评论时称,现在身体已经痊愈,可以正常生活了。
这位网友的帖子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在评论中上传了自己被蚊虫叮咬或皮疹的照片,询问是否中招;有网友对该病是否会留下后遗症表示疑惑;也有网友分享了防蚊、灭蚊的方法。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7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图片来自广东发布)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基孔肯雅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杨秀珍表示,首先应注意近期的外出情况,比如是否到过出现病例的地区,是否遇到过近期从非洲回来的人员,或者身边有没有朋友出现类似的症状。其次是留意症状,与另一种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相似,基孔肯雅热会引起发烧和皮疹。除此之外,基孔肯雅热还会引发剧烈的关节肿痛。
“如果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疾病科就诊。医院会通过血常规、病毒分离等检测方法识别出患者感染的病毒。”杨秀珍介绍说,基孔肯雅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一周左右,发病后会持续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等急性症状,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在治疗方面,杨秀珍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同时,基孔肯雅热患者还需做好个人防护,控制传染。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留下后遗症吗?杨秀珍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由于基孔肯雅热的突出症状是关节剧烈肿痛,对于既往有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来说,该病可能会给关节造成一些伤害。因此在早期治疗中,医院会针对关节肿痛症状采取减轻炎症和水肿的治疗方法。如果后期仍有关节疼痛或畸形等症状,就有可能要经过康复治疗。
“所以对于基孔肯雅热患者来说,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杨秀珍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均为轻症,无需恐慌。但对该病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需要关注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觉得症状可疑,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面对蚊媒传染病的威胁,可以通过以下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环境治理: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需要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个人防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此外,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时间。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对蚊子进行“精准打击”。
关注流行区疫情: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