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心理”双线育人,深信院学子探索立体化育人新路径

吴吉
07-22 15: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吉 通讯员 胡欣怡 黄嘉慧 黄婷婷 温强 邓芯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切实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近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院”)微电子学院“情暖龙川·资助筑梦”实践队深入河源市龙川县,聚焦“资助+心理”双线育人核心,精心组织开展了国家助学政策精准宣讲系列活动。活动通过校园宣讲、入户走访、社区互动、榜样访谈等多元化路径,着力推动资助政策落地生根,赋能乡村学子成长成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高校力量。

政策宣讲进校园,心理护航助成长

实践队首站进驻龙川县莲南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专项夏令营活动。实践队中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结合亲身经历,为在校学生系统解读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政策要点,清晰阐明申请流程与权益保障。活动同步嵌入心理团辅课程,精心设计“情绪面具”、“解忧杂货铺”等互动环节,有效引导学生识别表达情感、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同时了提升困难学子的心理韧性。实践队通过观察互动,精准识别并初步建立了需重点跟踪帮扶的学生档案。营期尾声,实践队员与莲南学子共同创作编排了诗朗诵《助学春风伴我行》及情景剧《小芳的零压力大学》,以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政策关怀与成长力量。

实践队进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姚海琦 供图

入户走访解民忧,精准帮扶暖人心

为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实践队员不畏酷暑,足迹遍及龙母、登云、细坳等五镇八村,深入50余户经济困难家庭开展“面对面”精准宣讲。队员们携带《资助政策手册》,依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解读,有效消除政策认知盲区。走访中,队员们注意到许多家庭虽陈设简朴,但土墙上布满的奖状格外醒目,孩子们在政策关怀下展现出的阳光开朗性格也令人欣慰。除政策宣导外,实践队还向走访家庭赠送了内含书包、笔记本等学习用品的“助学礼包”,切实缓解家庭教育支出压力。同时,在佗城镇中心区域及龙母镇上洋田村村委会设立固定政策咨询服务点,构建长效宣传阵地,确保政策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社区互动创新意,寓教于乐显实效

为提升政策普及的吸引力与覆盖面,深信院实践队于社区创新策划“资助政策趣味游园会”。活动以“资助飞行棋”大型地面游戏为载体,将政策条文巧妙转化为趣味关卡,参与者通过掷骰前进并回答相关问题即可通关。新颖形式吸引了逾百名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一位高二学生家长体验后表示,活动形式直观生动,以往复杂的政策条款变得清晰易懂。随后,当地居民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与实践队员展开了长达一小时的深度咨询。活动实效显著,有效扩大了政策知晓度。

实践队开展政策普及趣味活动。黄丽平 供图

榜样引领归乡路,基层沃土育新苗

实践队聚焦人才返乡与基层建功主题,深度访谈了扎根龙川的杰出青年代表。龙母镇党委宣传委员邹洁燕深情回顾大学期间勤工助学经历对锤炼其沟通协调与抗压能力的重要作用,坦言此为服务基层奠定了坚实基础。她鼓励青年:“基层工作需厚植乡土情怀,唯有深刻认同其价值,坚定服务信念,方能行稳致远。”创业青年代表板塘翰林书屋主理人则详细分享了在创业过程中享受的租金减免、创业补贴、孵化指导等实质性政策支持,由衷感慨“家乡创业土壤丰沃,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并热情呼吁受助学子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

实践队访谈邹洁燕。林子淏 供图

 深信院实践队此行,以“政策直达”筑牢就学保障底线,以“心理赋能”呵护学子健康成长,以“榜样示范”拓宽成才路径,成功探索了“资助+心理+实践”的立体化育人新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并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内涵,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与同学们合影。姚海琦 供图

 

(作者:吴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