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夏晨 | 南海潮

王继怀
07-18 16:4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初夏时节,出差在外,清晨早起,沿路登山。在这座北方城市的郊区,空气格外新鲜,鸟儿在枝头唱着晨曲,太阳从东边蔚蓝的云里爬了出来,把金光倾洒在大地,微风徐来,让人十分愉悦。

此情此景,让我的思绪飞回到大山里的故乡。我的老家在雪峰山的深处,记忆中故乡夏天的早晨永远是那么清新澄澈,又鼓舞人心。

故乡夏天的早晨,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景,到处渗透着浓浓的泥土气息,弥漫着一种特有的香味。在泛红的东方,晨雾在阳光下消散,天越来越亮,放眼望去,露水盈盈的各种野花,娇艳欲滴,竞相绽放,点缀在向阳坪的青山绿海之中。木板屋、竹篱笆的周围被野花装饰着,悠闲自在的牛羊低头啃着嫩草,善溪江从村子里蜿蜒流过,清澈如镜,江底砂石清晰可数,鱼虾在水中追逐嬉闹,时而跃出水面,洁白的鹭鸶在江面上懒懒起飞,伴着岸边的青山、翠竹、鸟语、微风、牧笛……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

儿时的老家,乡亲们喝的都是井水。夏日清晨,水井边的风景也格外迷人,野花飘香,青草翠绿,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放暑假的孩子们从水井旁经过,边放牛边大声朗读着课文,大人们将一担担清澈的井水挑进家家户户的水缸,妇女们在水井边清洗刚摘回的还挂着晶莹水珠的蔬菜。

大山里的乡亲勤劳善良,祖祖辈辈依山开垦了很多梯田,从山谷到峰峦,从溪边到峭壁,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仿佛一座座云梯,记录着乡亲们的辛勤劳作。记忆中,大山里的乡亲们都有早起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一早就起来,去忙农活,在梯田里,在劳动的欢笑声里,耕耘着希望,耕耘着未来。

关于早晨又让我想起那年在室韦的故事。

室韦是一个地处内蒙古北部的中俄边陲小镇,是一个俄罗斯族民族乡,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以及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吸引了我。那年夏天,我去了室韦,到达时已是晚上。那晚我住在特色的木刻楞小木屋,吃到主人腌制的俄罗斯酸黄瓜,自酿的红豆酒,感受着俄罗斯传统的家庭生活习惯。

第二天清晨,我站在额尔古纳河畔,感受着河面上吹来的晨风,蓝天、绿草、白桦树、河流、草地,金色或褐色的木刻楞,黑黑的牛群和白白的羊群,勤劳善良的人们,望向对岸,那边是俄罗斯的小镇奥洛奇,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异国风情,令人悦目清心。

彼时,我突然听到有人在唱儿时家乡熟悉的童谣。在中俄边陲小镇,听到有人唱俄罗斯的民歌《红梅花开》《三套车》,很稀松平常,但听到家乡的童谣,让我很惊讶,也很好奇,顺着歌声走过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对从我老家隔壁镇来这儿旅游的老年夫妇。大爷说,孩子很孝顺,给他们报了团出来旅游,在这个边陲小镇,他和老伴被这清晨的美景感染,让他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时代,情不自禁地唱起儿时熟悉的童谣。大爷讲这些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离开故乡很多年了,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但我却常想起故乡的夏晨,想起故乡的人和事。古人云,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也许是受故乡情结的影响,我喜欢早起,站在阳台上,眺望着晨曦下的城市,欣赏着东方鱼肚白渐渐变亮,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清脆的鸟叫声,看着初升的太阳散发出的金色霞光洒向大地、洒在房顶、洒在还带着露珠的花草上。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王继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