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不长,深圳从边陲小镇变身国际大都市;45年不短,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胡泓而言,这座城市承载了三代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45年间从未动摇。作为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科室负责人,胡泓接过了从祖父一辈传承而来的衣钵,始终站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第一线,与深圳经济特区共成长。
三代医者,使命传承
胡泓与深圳的缘分还要从上两辈说起。
那时,深圳市人民医院还叫“宝安县卫生院”,宝安县寓意“得宝为安”,胡泓的父亲胡昆卓选择在这片“宝地”落地生根,成为了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胸外科医生。
爷爷是中医,父亲又是胸外科医生,胡泓自小就与医生这个职业有了不解之缘,顺其自然的,他有了当医生的想法。“父辈们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早早地埋在了我的心里,从小我就对医学十分向往。”胡泓说道。
立志学医后,胡泓在心中设定了考取中山大学医学院的目标,“我的父亲就是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的,我想和他齐头并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苦读帮助他顺利实现了这个目标,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入学时的新宿舍楼恰巧就建在父亲读书时的宿舍楼旧址之上。“仿佛冥冥中命运自有安排,把我推向了医生这条职业轨道,周围的一切都在鼓励我,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坚定信念,厚积薄发
2012年,胡泓作为一名乳腺外科医生正式开始工作,也正是那一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落成。“一切都是那么朝气蓬勃,留医部和深圳一样,都在飞速发展中呈现了崭新的样貌。”胡泓回忆道。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他一面学习如何与患者友善沟通,一面不断精进医疗技术,收获了无数感激与肯定。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与父亲不一样的医生。
“我的父亲先是成为了一名胸外科医生,之后又担任了急诊科副主任,最后选择了由临床转向行政方向,致力于从医院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胡泓说道。父亲的经历让身处临床一线的胡泓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更加喜欢面对面地与患者交流,发挥自己的医学专长,帮助他们解除病魔的困扰。“我希望能一直深耕医学领域,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医者之路。”
2012年,胡泓先后前往美国西北大学、东京癌研有明医院访问学习,在那里,他的视野与国际接轨,敏锐地注意到了多学科MDT诊疗模式的优越性,进一步修习了保乳、整形、精细化病灶切除等专业技术。回到国内,他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正贵教授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对综合治疗理念、腔镜乳房重建术等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收获颇丰。“深圳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深圳医疗也是如此,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顶尖医学中心学习之后,再将他们的专长技术融入深圳的医疗建设中,集百家之所长,这就是‘深圳特色’的做法。”胡泓说道。
敢为人先,普惠群众
开放包容的深圳孕育了敢为人先的气质,深圳医疗亦受其影响。201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时任学科带头人周冬仙主任的带领下,在深圳市率先成立乳腺癌诊疗的多学科MDT团队,患者就诊伊始便可通过多学科会诊获得一套贯穿全程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遇到临床上的疑难病例,乳腺外科则会邀请“三名工程”医学团队进行线上线下会诊,使患者足不出深享受最优质前沿的医疗服务。多年来,深医乳腺外科不仅吸引了深圳市民就诊,还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28岁的李女士(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李女士长期在武汉工作,自从查出乳房有肿块后,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根据她在当地的诊断结果来看,她非但不能保乳,即使做乳房重建,也会在乳房表面留下明显的疤痕,这是未婚的李女士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经过多方打听,她得知胡泓团队是广东省最早开展腔镜乳房手术的团队之一,于是来到了深医乳腺外科。了解李女士的需求后,胡泓果断联系了乳腺放射影像专科与超声专科的医生协同评估,综合多学科医生的建议,为她进行了皮下乳房腺体切除与腔镜下乳房重建手术,手术入路为腋窝,既保证了健康,也不会在乳房表面留下疤痕,而且术后双侧对称度良好,效果令她十分满意。
“治好病的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身体与心理都得到疗愈,这是医生的职责。”胡泓表示。
抓牢了质量,胡泓也没忽略速度。2023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深圳市首个一站式全程化乳腺中心多学科门诊。从就诊、彩超检查到穿刺活检,最快仅需不到半天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患者少跑路、早诊断、早治疗。为推动规范化治疗惠及更多患者,2025年7月胡泓邀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在深圳和香港举办乳腺癌指南巡讲,加快指南落地及使用。
作为一名“深二代”,胡泓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未来充满信心:“今天的深圳是一代代深圳人拼搏的硕果,明天的深圳需要我们接续奋斗,逐梦奔跑。作为深圳的一分子,我将继续为深圳医疗做出贡献,希望未来能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打造一个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站式多学科乳腺中心,造福人民群众。”
编辑 林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