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盼盼 文/图
策划“爱心图书漂流”活动,为偏远地区儿童送出2万余册图书;探索多元联动资源整合模式,联合多方力量为高原儿童募捐8000余件保暖物资……在宝安大王山社区,有这样一支备受赞誉的社工团队,领队廖荣方与她的团队用他们的爱与专业,把公益唱成“主打歌”,传递温暖。
廖荣方组织开展“爱心天使”小义工培训。
初心萌芽 从志愿者起步的公益之路
廖荣方的公益初心,源自于对身边弱势群体的真切关怀。
2009年,刚加入宝安志愿者队伍的她,对公益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物资帮扶与陪伴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当她敲开一位老人的家门,昏暗的屋内弥漫着陈旧的气息,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透着孤独与期待。期间,廖荣方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几个小时下来,老人始终笑眯眯的。当廖荣方要离开时,看着老人逐渐恢复落寞的背影,她的心被狠狠揪住。“当时我深深感到,仅靠偶尔的陪伴,无法真正改善老人的生活。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廖荣方回忆道。
在后续的多次志愿服务中,廖荣方越发意识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光有热心肠却缺乏专业方法,常常让我陷入无力的境地。于是,我决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投身公益事业。”廖荣方说。
破茧成蝶 从志愿者到专业社工的蜕变
廖荣方的转型之路并非一时冲动。
2016年,她毅然决然地考取社工资格,正式踏上专业社工的征程。转型之初,困难重重。社工专业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方法等诸多领域。廖荣方白天要处理社工站的日常事务,晚上便挑灯夜战,研读专业书籍、剖析案例。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社区家庭关系辅导活动,她连续几天熬夜查阅资料,反复修改辅导方案。尽管疲惫,但一想到能为社区家庭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她便满血复活。
面对团队成员,廖荣方深知自己肩负着引领团队前行的重任。她开始构建“专业引领、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再将所学倾囊相授。她组织团队内部的学习分享会,鼓励成员们交流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与感悟。慢慢地,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大家处理复杂社区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聚沙成塔 团队协作汇聚公益暖流
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团队协作才是公益的强大力量。
在廖荣方的带领下,团队精心打造了“聚光联盟公益合伙人”行动。行动启动初期,团队成员分头行动,四处奔走联系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有的企业起初对公益活动兴趣缺缺,廖荣方便带着团队成员多次上门沟通,耐心讲解公益项目的规划与意义。她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众多企业,最终成功整合21家企事业单位资源。
“爱心图书漂流”活动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团队成员顶着烈日,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地收集图书,一摞摞、一本本,精心整理分类。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系偏远地区学校,安排运输事宜。当2万余册图书跨越千里,抵达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面前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成为团队成员心中最大的“满足”。
多元联动 资源整合拓展“公益版图”
资源整合是廖荣方团队的制胜法宝。
在为高原儿童募捐冬衣的活动中,团队迅速行动。他们积极联合社区党委、爱心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各方力量,编织起一张多元支持网络。短短一个月,8000余件保暖物资便集结完毕,送往高原儿童手中。当看着孩子们穿上暖和衣服,露出灿烂笑容,廖荣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当我们发动整个机构、整个社区的力量时,奇迹就发生了。单靠我们几个人很难完成这样的公益服务。”
凭借这种多元联动的资源整合模式,他们还成功开展了社区健康义诊、青少年成长训练营等活动,让公益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团队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廖荣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