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今日荐书 | 通用人工智能如何重构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

读创文化广场 魏沛娜
07-03 23: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当工具变成智能体,人的核心价值该如何彰显?

在《通用人工智能》这本书中,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以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梳理通用人工智能的演化路径与底层逻辑,深入剖析语言、思维、神经机制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涌现”,并探寻重构认知的思维方式。

▲《通用人工智能》

刘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6月

资料介绍,刘嘉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视觉智能研究,现任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兼)。

“这不是一本关于AI的技术手册或者大模型的调教秘籍。”刘嘉介绍,本书第一部分将从更深层的角度厘清AI的类型,并探讨为何在通往AGI的漫长征途中,无论是对行为的精细模仿还是对生物神经的忠实复制,最终都敌不过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第二部分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探寻大模型背后的“造物之道”,由此洞悉大模型的架构本质以及它们可能的进化方向。第三部分则将沿着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一路走来的足迹,剖析每个时代所定义的“才华”本质,并由此推演出属于AGI时代的才华——掌控作为新财富的“时间”的能力,以及追求颠覆性非共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出发,进一步提出培养“研究、统计、逻辑,心理和修辞”这五大现代通识能力,从而达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境界。

刘嘉认为,AI研究领域的最大特点,莫过于AI近乎疯狂的进化速度。在他眼中,2022年11月30日这一天标志着AI进化史的分界线——一个名为ChatGPT,被称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火花的大语言模型横空问世。“在此之前的AI,我不太严格地统称为传统AI,角色只是工具;而在此之后的AI,则是新物种。”

(作者:魏沛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