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慢处 | 人文天地·南海潮

柳杰
07-02 08:0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都江堰的水是充满人性的。从雪山奔腾而下时正值壮年,带着岷江青涩的脾气,冲撞着玉垒山上的顽石,飞溅的浪花越过天空,誓要与飞鸟比个高低;到了分水鱼嘴前,却是突然收了性子,绕着山根打着旋,温顺地分为内外二江,一路向东,沿着成都方向去了。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而我临近不惑,正是如同分水鱼嘴般的年纪,此时来蜀刚好。都江堰的盛名是刻在书本上的,站在安澜桥上细数波纹,入眼处水流缓缓、青山漫漫,忽然明白2000多年前的李冰为何要在这儿立下石人水则,只有在水势最湍急处定下规矩,才能让下游的田畴村庄都泡在柔波里。那些漫过飞沙堰的水,如同燃沸的盖碗茶,沿着宝瓶口的青瓷壁缓缓而下,流入川府,回归成最纯粹的慢生活基调。

如今我三十有五,虽仍是青年,但心思却慢慢地舒缓下来。成都最适合当下的我,随处可见的茶馆,大大小小地隐匿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或在街角里巷,或是被茂密的银杏、梧桐树包围,那是放脚的歇息地,是川渝人最温柔的心灵归处。

我不喜热闹,抛开人满为患的宽窄巷子和锦里,专挑不是攻略里的地方,漫无目的地游荡。避开人群,那些隐藏在闹市周围四处散落的青瓦屋面和四合院时时可见。一间两间没有精致门面的茶馆,总吸引我驻足注目。青砖石墙边倚靠着的竹木椅摇摇晃晃,迎合着门内此起彼伏的麻将声,将青瓷碗口残留的茶香送出巷子。我推门而入,年轻的小哥熟练地招呼坐下,点单奉茶,再送上一盘点心,如此便齐了。小哥说句请好慢品,便出门瘫卧在竹椅,晴暖的阳光照在手机上,倒映出一张稚嫩脸庞。

我要爱上喝茶了,还非青瓷盖碗不可。来成都的几天,我都泡在不同的茶馆里。顺兴老茶馆的川剧甚为经典,传统的川西建筑风格加上融合了现代技艺的杂技和手影戏,带来穿越古今的梦幻感;观音阁老茶馆保留老成都风貌,经典的老虎灶煮茶别有一番风味。相较白天,我更喜欢晚上出门,暮色笼罩下的成都是肆意且静谧的,太古里的霓虹将光束收拢浸入府河,于是九眼桥上人影攒动,小酒馆里的民谣一字一句地踩在采耳的音叉上,包裹着火锅的爽辣和糖油果子的甜香,慢慢晕成人们脸上惬意的笑容。这夜,又如青瓷盏里熬煮的山茶般鲜亮了。

成都之旅在我心里种下慢的种子,又萌发出了各色的茶芽。那些漫过茶碗的热气,那些流淌在青石板上的西岭歌谣,是这方水土写给人们的浪漫情书。而我这个过客,终于在这处,看到了千年蜀地的悠悠岁月,时光都泡在茶汤里,慢得刚刚好。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柳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