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
全面激发光明科学城创新动能
当前,光明科学城的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建成开放共享,全国唯一生物制造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启动建设。引进了颜宁、丹扬等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全区共158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光明科学城连续3年入选全国科技城百强榜,排名从第24名跃升到第7名。
我们将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相关任务落地。深化企业主导的技术攻关,支持中兵集团、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面向前沿产业需求,在光明布局研究院、研发中心,努力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支持迈瑞、华星光电、贝特瑞等龙头企业,联合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开展面向产业的导向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面向产业和企业需求,梳理重大攻关任务清单,组织开展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建设光明科学城创新创业学院,在科技尖端、产业前线、应用实践中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创业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探索光明特色“人才金字塔”集聚培养模式。
我们将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一个优质白名单企业库、设立一个区级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六个一”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善“投贷担保”联动发展生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引导社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动鹏程云脑Ⅲ与超算二期项目建设,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设一流算力高地。依托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积极探索构建“整体授权+运商合作”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践新模式,优先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我们将加强联动河套深圳园区、香港科学园等,建立健全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生命健康领域科研资料便利通关,加快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坚持目标导向、法治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提升“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效能,更好地服务光明科学城建设。
——近日,光明区委书记蔡颖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表示
大美光明
第39届奥林匹克日深圳分会场活动近日在光明举行。
一周点评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深圳东莞携手成立科学联盟
6月21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活动在光明科学城举行。该科学联盟是由深莞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企业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合作组织,设立轮值理事长单位及深圳秘书处、东莞秘书处,接受两地科技主管部门指导,目前已汇聚37家成员单位。联盟将加强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科技金融创新合作、科技交流联动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着力构建“2+N”创新生态,即以“光明科学城论坛”与“松山湖科学会议”为双核驱动,在科研、产业、人才等多领域开展系列活动,积极打造“环巍峨山”高效科研圈、优质生活圈和便捷交通圈,吸引集聚更多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点评 双城联动,全域协同,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的超级创新共同体,紧密携手,比翼齐飞,绝对能爆发出“1+1>2”的能量。双方都承载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各学科高端人才云集,科技创新硕果盈枝,联盟必将带来超乎想象的创新能量,为中国攻克“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注入强劲动能。我们看到,光明湖畔这座方圆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正加速乘势起飞。
关键词 城市建设
三大片区纳入重点开发区域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本次全市划定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光明区的3个分别为光明城站枢纽周边片区、光明科学城枢纽周边片区、公明广场站周边片区。《规划》明确,以安全韧性、集约复合、品质导向、科学有序为原则,依托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的立体化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率、高品质、系统性和可持续利用,打造充满活力的立体城市全球典范。到2035年,深圳地下空间利用水平将成为全球标杆,形成以重点区域网络化、复合化利用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利用格局,建成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的地下空间。
点评 深圳将构建“一网、四片、多点”的总体结构,形成与城市中心体系相协调、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城市功能中心和轨道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利用格局,光明三大片区发展大有可为。光明将推进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推进地下空间的复合化、集约化、网络化和高品质建设,地下轨道交通设施,让城市交通更加连通便利,让城市空间发挥最大价值。
(刘昌伟)
光明时评
政企同心聚合力 “链接光明”启新程
6月26日,光明区举办“链接光明”供需对接活动,搭建政企高效沟通桥梁,促进上下游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助力产业升级与生态体系构建。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光明区一直在奋力奔跑,先行探路。光明区以“链接光明”供需对接活动为重要抓手,政企同心、双向奔赴,围绕产业升级、生态共建等议题深入探讨,有效推动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助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从政企层面来看,“链接光明”供需对接活动打破了信息壁垒,让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政策解读,也使政府能够全面、精准地了解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了双向的高效沟通。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畅通的沟通渠道如同企业的“指南针”,帮助企业明晰发展方向,也让政府能够有的放矢地制定扶持政策,提供精准服务。从企业间合作层面而言,活动为上下游企业创造了供需精准对接的良机,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光明区当好企业发展的“金牌服务员”,无论是提供资金对接、市场开拓,还是人才引育等服务,都体现出政府对企业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尤其是在强化市场拓展支撑方面,光明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开局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种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增强了企业在光明区发展的信心与归属感,也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链接光明”品牌活动已取得丰硕成果,充分证明其模式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20余场活动、500多家企业参与、超50亿元意向采购合作金额,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是光明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展望未来,光明区应继续以“链接光明”系列活动为抓手,深化政企联动与企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根据企业发展的新需求、新趋势,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已搭建平台的长效作用,持续推动企业间的合作落地生根,形成良性循环,为光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相信在政企的共同努力下,光明区的企业必将蓬勃发展,区域经济也将迈向新的高度。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必将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书写更加辉煌的光明篇章。
光明新闻评论员
一周天气预测
预计周二以晴天炎热为主,局地有短时(雷)阵雨,其中周二气温26-31℃,中北部及人口密集区可达35℃或以上;周三,有短时(雷)阵雨,天气仍较热;展望周四到周六天气转不稳定,部分时间雨势较大,炎热缓解。
据深圳市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