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未检“光明样本”,让迷途少年回归星辰大海

宝安湾
06-27 14:56
摘要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晓冬 通讯员 梁雁秋 文/图


▲2023年5月31日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系列文件发布会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联席会议。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42%,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5%。在光明区检察院的年度报告里,这两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一套被称为“光明样本”的未检工作体系正在释放强大效能。


“标准+队伍+系统+机制”——光明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梁雁秋用这四个关键词勾勒出样本的骨架。“未检关注的是‘人’,我们要透过行为看到人,看到背后的家庭与社会症结。只要有万分之一挽救的可能性,就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从刑检转向未检两年,梁雁秋的信念愈发坚定:爱心、理性、专业与担当,是照亮迷途少年的光。


精准帮教

“检察力量”织就“柔性之网”


一个核心(犯罪原因与回归需求)、两个基础(社工与对象的信任链接)、三个目标层级、四类基础材料、五大帮教焦点、六个服务阶段。一套精细的流程,如同为每个少年定制“成长处方”。


十六岁的小林(化名)是这套处方的受益者。初二辍学后,为改装心爱的摩托车,他多次盗窃电动车电池。案件移送检察院后,检察官并未简单起诉,而是与社工共同探寻他行为背后的“成就感缺失”。为他联系汽配店工作、监督制定储蓄计划、修复母子关系链条逐步铺开。


“起初他和母亲一说话就吵。我们引导双方共情,三个月后母亲在日记里写下:‘这个孩子是我最骄傲的孩子’。”司法社工梁结仪回忆道。在专门学校接受阶段性矫治后,小林获得附条件不起诉机会。三年的跟踪回访中,他再未偏离正轨。“陪伴是最好的矫正器。当家庭重新成为港湾,少年就有了对抗风雨的锚。”梁雁秋说。


而针对家庭监护缺位的极端案例,光明区开创性地探索“检校共育”模式——将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置于深圳唯一的专门学校育新学校内。军事化管理和定制化教育双管齐下,司法社工定期入校帮教、上门亲职教育。截至目前,送入该校的“检送生”再犯率为零,教育转化成功率高达100%。


“精准匹配社工、精准诊断问题、精准制定计划、精准干预实施、精准评估成效——五步闭环确保帮教不是走过场。”梁雁秋强调。尤其是三年跟踪期设计,让“回归社会可能性”这一终极目标有了长效验证机制。


精准保护

从“零容忍”到“全方位守护”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必须‘零容忍’!”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光明区公检机关的钢铁行动。光明区内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发案特点催生了专业力量——光明公安分局率先设立性侵未成年人办案中队。一批兼具法律专业素养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骨干民警,让取证更规范、响应更迅捷。


在张某某性侵幼女案中,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敏锐发现嫌疑人可能存在其他侵害行为,立即要求补充侦查并追加遗漏犯罪事实,最终在审查逮捕阶段将其绳之以法。这种“侦诉协同”模式,让隐蔽的罪恶无所遁形。


刚性司法的另一面,是对受害少年柔软细致的守护。2022至2024年,光明区对50名被侵害未成年人展开司法救助,总金额达88万余元。困境儿童庞某的救助案更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检察官不仅为其申请救助金,还联动教育、民政部门解决学业与生活安置,构建起“司法+社会”的全维保护网。


“保护要主动前移。”梁雁秋介绍,2024年7月通过“检察建议+听证”开启暑期未成年人“安全模式”,推动被侵害案件数量显著下降。9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三年开展法治讲座33场,覆盖82所学校逾五千师生——将预防的种子深植于校园土壤。


精准预防

临界干预的前置防线


预防是最深远的保护。光明区联合政法委、公安、教育等六大部门出台的《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协同工作办法》,将防线大幅前移。《办法》将临界少年分为五级,对应差异化的干预措施,并探索“封闭班+半封闭班+社会班”立体矫治体系。


▲2024年8月光明区未保工作站揭牌仪式。


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临界预防中心的设立,成为撬动亲子关系的关键支点。“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常有一个问题家庭。”2024年,检察院发出19份家庭教育指导令、4份督促监护令,开展36个指导个案。在中心内,司法社工同步对少年开展行为矫治、对家长进行亲职教育,双轨并行修复家庭纽带。


更大范围的协同在“六大保护”融合中展开。光明区成立全国首家党委领导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由检察院牵头,16个职能部门与6个街道全纳入体系。针对校园安全、校外培训、未成年人涉烟酒等问题,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情况通报、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督闭环运行。2024年,首个街道级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站在光明街道落地,将保护触角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


数字赋能

未检工作的智慧引擎


在光明未检的“智慧中枢”——数字未检综合履职精准预防系统里,海量数据正转化为预警信号。系统整合了深圳多年积累的570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信息、13万份工作成果和50余万次协同数据。深圳华思软件未保产品技术负责人胡世金介绍:“系统实现了‘一案双查’闭环,从刑事案件中自动挖掘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线索,通过模型分析实现智能预警、跨部门推送。”


▲2024年6月“检教同行 共护成长”检察院开放日活动。


系统上线后,检察官得以从繁琐的信息筛选中解脱,聚焦核心干预。其成功经验已推广至惠州、珠海等地。未来蓝图更加可期,胡世金透露,将引入AI大模型技术,对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知识库深度学习,实现智能问答与干预指导;构建用户画像,实现干预效果自动分析、风险实时预警。“多部门共享的‘光明未保云平台’,让保护指令在数据流中秒级响应。”


站在新起点,光明未检的目光投向更远处。


从精准帮教到精准预防,从刚性司法到柔性关怀,从数据赋能到社会协同——光明未检样本的核心,恰如梁雁秋所言:“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让每个孩子都在法治晴空下向阳生长。”当制度设计始终以少年最大利益为圆心,司法的光芒便能刺破青春的迷茫,照亮归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