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赋能项目管理!深圳举办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标杆项目观摩活动

读创深圳 李秀瑜
06-27 16:0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记者从中建科工集团获悉,6月26日,以“绿色智能双驱动,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实践”为主题的高峰活动在深圳举办。与会嘉宾通过高端论坛与标杆项目实地观摩,深入探讨建筑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与项目管理全周期优化的融合路径。

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广东省建筑业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龙华区建筑业行业协会协办。

会上,中建科工分享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配套宿舍、前海博物馆项目中,将智能建造理念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提升效率与品质的成功经验。与会嘉宾们分批前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配套宿舍项目进行观摩。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配套宿舍项目进项目是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重点医疗配套工程,是实践“绿色智能双驱动”与项目管理全周期理念的典范。

该项目位于第三人民医院西南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宿舍楼两栋及配套工程,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425间高标准宿舍。1号宿舍楼采用装配式加强型叠箱剪力墙体系,由168个预制模块在工厂高精度生产后现场高效组合;2号宿舍楼应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应用智能建造技术,贯穿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对质量、安全、环境的精准管控,显著提升建造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作为模块化建筑的突出代表,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并成功实现国内“三个首创”:即国内首个落地实施的高层装配式加强型叠箱剪力墙模块化建筑;国内首个采用新型自定位灌浆节点的高层模块化建筑;国内首个高预制率的全装修集成高层钢结构模块化建筑。通过高性能自定位灌浆连接节点,箱体结构高度达到了55.15米,成功突破了传统叠箱结构35米结构高度限制。(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李秀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