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越疆CR 30H刷新行业新纪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06-27 11: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十字路口,当企业还在围绕“大负载”与“高速度”做单选时,国产协作机器人已“直线超车”,将协作机器人的性能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近日,面向对工业自动化性能、稳定性及效能要求高的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越疆重磅推出全新一代旗舰机型——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 30H,刷新同类产品性能记录。

要知道,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负载与高速度长期以来难以兼得。传统机型中,30kg级机器人关节速度大多在200°/s以下,而300°/s以上速度的机型往往负载能力不足15kg。

越疆本次发布的CR 30H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负载30kg,关节速度达300°/s,可谓是自动化领域中兼具速度与力量的佼佼者。

兼具大负载与速度,见证性能新高度

据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2023年增长28%以上,20kg及以上大负载机型密集发布,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但高速增长背后,技术瓶颈依然显著——负载与速度的平衡难题始终制约行业突破。在此背景下,越疆推出的CR 30H堪称破局之作,其300°/s的关节速度,是目前已知30kg负载级别协作机器人中的速度之最,且提供CR 30H 标准版、CR 30HT 触控版以及CR 30H-Food洁净版三个版本供选择。

首先,更快。该机型作为当前30kg负载级最快的协作机器人机型,搭载了HyperMove运动控制算法,智能调节加速度,单机效率较同类提升20%。在食品饮料等行业应用中,机器人搬运/码垛节拍可达到10箱/分钟,开启双吸模式进一步提升产能50%,打破大负载设备“低速低效”的固化认知。

其次,更稳。CR 30H满载抖动幅值<0.3mm,配备先进振动抑制算法,有效降低全速满载范围内振动与末端抖动,让高速生产告别抖动与偏差。

再有,更可靠。CR 30H搭载极速动力引擎,采用96V中压伺服驱动技术,动力提升50%,发热降低20%;关节刹车采用电磁抱闸,断电瞬间末端下落位移<1 mm;零部件数量减少30%,关节稳定性更可靠;IP67高防护更是使得机器人无惧粉尘、水雾和油污。

产品智能好部署,柔性生产的“多面手”

如今,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大负载设备由于体积庞大、结构笨重,在柔性生产线中显得格格不入。

CR 30H强调了其轻量化设计和智能化交互特性,旨在解决大负载设备常被诟病的“笨重难用”问题,以提升其在柔性生产线上的适应性。

突破精度与负载的矛盾,是大负载机器人研发的核心挑战。CR 30H使得协作机器人不再“怕重”,也越过了“负载一旦变大稳定性与精度就变差”的大山。

此外,创新设计也使其部署更灵活,产品更智能。CR 30H本体自重较同类工业产品降低50%,轻巧身形使其更易于集成到不同产线布局中,满足柔性生产对设备灵活性的严苛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CR 30HT是行业首款30 kg负载级别内置扭矩传感器的机型,支持单手拖拽示教,较传统编程方式效率提升90%。

直击痛点:破解重载场景难题,释放全场景生产力

当前制造业在追求自动化升级,尤其是涉及重物搬运、高速码垛的领域,普遍面临核心痛点:传统工业机器人笨重、部署成本高、灵活性差且难以协作;普通协作机器人则负载能力不足、速度慢。此外,食品医药等行业对洁净度有严苛要求,复杂装配场景亟需更柔顺的交互方式。

CR 30H及其系列版本精准切入这些痛点,提供卓越的全场景解决方案。CR 30H凭借30kg负载、1800mm超长臂展、300°/s速度及满载抖动幅值<0.3mm的核心优势,成为应对食品整箱码垛与原料搬运、汽车轮毂、电池模组、座椅搬运安装、重型金属工件转运、激光切割上下料、半导体晶圆搬运与封装等中大型工件处理与跨工位操作的理想之选,显著提升产线效率和柔性。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