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社区:“银龄互助”绽芳华 社工赋能暖夕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郑玥 文/图
06-26 11: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南山区蛇口街道海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暖意融融,彩色扭扭棒在指尖翻飞,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手工花悄然绽放——这是海昌社区社会组织岁月守望互助队为辖区特殊长者量身打造的手工课堂现场。活动中,16余名独居、空巢及特殊长者与互助队的“银发导师”们围坐一团,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年龄的温情互动。

从“需求萌芽”到“组织落地”:社工孵化的“精准滴灌”

“岁月守望互助队”的故事,起源于社区社工对特殊长者需求的“精准扫描”。今年初,海昌社区的社工在开展特殊长者探访活动时发现,辖区内独居、空巢、残疾等特殊长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等原因,虽然日常社交需求强烈,却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我们希望搭建一个‘长者服务长者’的平台,既能让有热情、有特长的低龄长者发挥余热,又能为高龄长者提供陪伴和关爱。”社区社工负责人介绍道。

在社工团队的支持下,这支由16名平均年龄70岁、热心公益的社区阿姨组成的互助队,于今年3月正式成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团队不仅为该组织的备案提供了支持,还为队伍骨干开展了活动策划和长者探访技巧的培训。

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合力”:街社联动的“成长沃土”

“互助队能这么快‘开花结果’,离不开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互助队队长张阿姨感慨。据了解,蛇口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将互助队“守望相助,共创未来”海昌社区手工关爱高龄长者项目纳入街道扶持项目,一次提供5000元的项目经费;社区则为互助队提供“固定阵地”,开放“老年约吧”、“多功能活动室”用作队伍日常活动的场地。

此次扭扭棒花制作活动,是互助队独立策划的首个服务项目。活动前,队员们在社工指导下走访收集长者喜好,选定“彩色扭扭棒”作为材料;活动中,社工虽未直接参与,但全程在旁观察记录,为后续优化服务积累经验。

目前,“岁月守望互助队”已制定了详尽的服务计划,涵盖入户关爱探访、手工制作等多个方面。海昌社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该队伍为典范,探索“社工+自组织+志愿者”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旨在让更多“藏在社区里的温暖力量”得以显现和激活,从而真正实现“小组织”撬动“大治理”的目标,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具温情与活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郑玥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