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年度爱心人物”候选人故事(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关炜瀛
06-18 07: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传递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力量。

朱佐昆:7年累计捐赠超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朱佐昆是深圳市卓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7年来,他通过个人和公司名义累计捐赠超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连续四年获得“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

朱佐昆一直坚守公益初心,除捐资助学、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之外,他还向龙岗区义工联捐赠150万元支持志愿服务。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长江镇三堂村拉堂水库担负着保障全村农业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的重任,曾因年久失修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了解情况后,龙岗区慈善会快速动员,作为荣誉会长的朱佐昆积极响应,安排名下公司捐赠71.4万元,专项用于水库坝体修缮。

2024年,朱佐昆全年累计捐赠善款200万元。他不忘母校培育之恩,捐款100万元投入龙城高级中学龙韵教育发展基金,帮助优化教学设施、改善学习环境,激励更多学子传承爱心,为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他陆续捐赠100万元,专项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生态保护教育及公益传播创新三大领域:通过支持茶文化公益课堂、书画艺术普及、中国潮文化主题活动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助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资助环保公益沙龙、儿童自然科普课堂、公益音乐会及自然读书会等项目,让环保理念深植童心;公益直播间项目则与深圳广播频率深度合作,通过“中华慈善月”主题倡导、绿色环保议题研讨、城市文化对话等多元内容,构建起公益传播的全新阵地。

张国防:30年奔走数万公里看望慰问英烈家属

深圳报业集团信访办副主任张国防热心公益,曾获评“广东好人”。多年来,他用满腔热血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崇尚英雄,用心谱写民族团结赞歌,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张国防当过兵,他把崇尚英雄当作爱国拥军的践行。30多年来,他曾几十次自费奔走数万公里,看望慰问了百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家属和困难群众等,足迹遍布河南、贵州、云南、新疆等地。他坚持数十年义务宣传全国拥军模范赵趁妮的先进事迹,逢年过节慰问看望,并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他花费26年寻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人翁、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烈士的遗孀李金花,采写的长篇通讯《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2020年,张国防报名参加深圳对口援疆工作。作为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站站长,在三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深圳对口支援的一市一县的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2021年,他在喀什一间幼儿园采访时,看到孩子们穿得比较单薄,就立即联系深圳后方,两个月筹集了价值130多万元的崭新园服、被褥、书包、文具以及教学用具等,为全乡1210名幼儿园孩子送去深圳人的温暖和关怀。随后,张国防又捐款10万元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多个乡、镇的小学和幼儿园购买净水机,解决了5000多名孩子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援疆工作中,他还为红其拉甫检查站、学校、政府机关和公安等单位的近万名官兵、干警和干部群众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麻晓鹏:将儿童医院“雕琢”成“儿童友好城堡”

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深耕慈善公益与医学人文领域十余年,努力将深圳市儿童医院“雕琢”成一座充满童趣的“儿童友好城堡”,让每一次就医都成为点亮童心的奇妙旅程。

麻晓鹏始终将困难患儿的救治放在首位,曾率医疗团队赴西藏、新疆等地义诊,为脑瘫、先心病、残疾患儿定制康复与治疗方案。他联动民间公益机构、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建立42个院内医疗救助专项,累计为4600余个困难患儿募集医疗救助款。

2014年,麻晓鹏携手深圳市关爱办发起了“V-Care关爱空间”,11年间服务超42万个家庭,通过2万余场情绪舒缓、社会共融活动化解患儿就医焦虑,斩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2024年,在关爱空间基础上新增“儿童医学科普体验空间”,让医疗空间成为科普乐园;2017年推动成立全国首个“Vcare首善·爱医吧”,为2.9万人次的医护人员开展700余场减压活动;在医院打造了华南首家儿童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为60个临终患儿提供全人照护,获评深圳社会工作示范项目金奖。

麻晓鹏还将游戏化理念融入诊疗,把CT室改造为“怪兽星球”,把CT检查变成闯关游戏,医护人员装扮成憨态可掬的“小丑”查房,缓解了儿童就医恐惧,入选广东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

麻晓鹏以仁心医者的温柔熨帖生命褶皱,带领儿童医院获得25项国家及省市级荣誉,用行动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

刘亮:指尖设计,心间公益

刘亮是深圳市加利弗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手握德国iF金奖与红点奖两大国际殊荣,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新时代颠覆力创始人》榜单,公司连续四年(2021-2024年)上榜“深圳行业领袖企业100强”。他用创意设计创造经济价值,更将温暖关怀注入设计作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与高危场景工作人员的现实难题。

刘亮设计的系列关爱型产品,尽显巧思与温度:盲人水壶的磁吸定位功能,能有效避免视障人士倒水时烫伤;脚用鼠标专为上肢不便者设计,让他们能用双脚操作电脑;老年人便捷排泄装置,既降低护工成本,又维护了失能残疾老人的尊严;深井救援机器人可替代人工下井,保障救援人员安全;高空擦玻璃机器人凭借智能避障技术,化解高空作业风险;盲文学习机以“打地鼠”的游戏模式,让视障者通过按压随机凸起的按钮,轻松掌握盲文拼写;手语手套搭载AI芯片,能实时翻译手语与语音,实现聋哑人与普通人的无障碍交流。这些关爱型产品接连斩获国际设计大奖,刘亮曾受邀到哈佛、斯坦福、宾大演讲时,也不忘分享关爱型产品相关内容,如其主导设计的沙滩扫把,解决了沙滩垃圾以及漂浮垃圾清理难题,提高特殊场景的清洁效率。

从设计稿上的线条勾勒,到现实场景中的功能落地;从商业项目的价值创造,到公益产品的温暖传递,刘亮始终坚持在设计细节里,融入对现实需求的敏锐捕捉与对特定群体的关心关注。

钟承华:在雪域高原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青藏高原上,一位来自深圳的医者用三年时间,显著提升了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的医疗水平,他就是深圳援藏医疗队队长、林芝市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援藏干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主任医师钟承华。

2022年,钟承华带领医疗队踏上援藏之路,面对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医疗队迅速行动,将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带到了察隅县,显著提升了该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医院从二级乙等升级为二级甲等;眼科、急诊科、病理科等4个新科室从无到有,胸腔镜微创手术、关节置换等44项新技术填补县域空白;远程诊疗系统的完善,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深圳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钟承华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才是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关键。他推行“师带徒”结对帮教,培训一批批能够独立完成危重症患者抢救手术的本地骨干医师,选送本地医务人员赴深圳跟岗培训,邀请深圳专家团队进藏带教,根据当地多发病种特点,确定消化内科等特色专科发展方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各方努力下,察隅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先进集体”等荣誉,钟承华个人也荣获“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先进工作者”“林芝市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他的医者仁心正在雪山峡谷间绽放希望之花。

康艳:援疆支教助力喀什学子看见更广阔世界

康艳是深圳盐田区实验学校英语教师。2023年起,她前往新疆喀什进行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在新疆,她经历了沙尘暴和地震,克服气候问题导致的身体不适,始终勤勉务实、潜心教学,尽己所能帮助喀什学子看见更广阔、更美丽的世界。

康艳深耕课堂,用正向鼓励帮学生提升信心。在喀什五中,面对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挑战,她课余时间主动进班辅导、一对一讲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和学习任务,她每周奖优评先。元旦来临之前,她还为每个孩子手写祝福卡片。支教第一年,她所带的班级在全疆大联考中获学校英语平均分第一、英语单科状元和优秀学生率最高的好成绩。2024年喀什五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较2023年提升20%,她所带的高三毕业班本科升学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她还应喀什市教育局邀请拍摄云端伴读英文朗读视频,为喀什学子介绍深圳,收获喀什市“云端伴读第四季优秀领读者”的荣誉。

康艳积极发挥援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和当地教师结对,互帮互助提升教学质量。她应邀参加喀什市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暨高中英语大教研活动,作了有关阅读教学、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等主题的讲座,还开展了公开示范课,受到一致好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会生生不息。通过传帮带,进一步发挥援疆教师的辐射作用,为喀什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文化润疆。”康艳说。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