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辉
读周小满的诗歌,感觉有股力量,从文字里蹦出来,有激情,有血有肉。她那独特的视角,诗意地溢出。她在诗篇里,写了万物生长,尤其是萤火虫,是她写得最多的小动物。她写秋,但不伤秋。四个季节里,唯有秋瘦,瘦里方有诗歌。读她写的星辰,体会到深夜醒来时干净而纯粹的灵性书写;读到《多面性》的时候,才读懂她,为何总是能立体性地构建文字。她的诗,有一种“静”的味道,安静得让人想弄出一点动静来,帮诗人驱赶孤寂。文字描写细腻,情感绵柔而具张力。哪怕是一条小路,也能生发出等待的美丽。诗人修园筑路,种瓜松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把日常叙述成诗,把日子过成了诗。而她就是诗里静静开放的茉莉花。
《断章》中“而身下的阴影/总是被忽略的那一部分”,这是隐喻,暗示每个人都有另外一面,就算在最亮的房间,有些地方也是照不见的。《薄秋》里,“在秋天。薄薄的光线”,让人感觉小满的诗是轻盈的,清瘦的,充满质感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自持力很强。《世界时间》这首诗,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诗人的孤寂,在时间里无法摆脱。直到坐在漓江边上,时间跌进漓江,诗人的影子也跌进了漓江,与影相随。这是作为诗人的孤寂,相信每一个写诗人,都是孤寂的。
诗人具有独到的写作技巧,仿佛有种化腐朽为神笔的天然的处理文字的技术。这种天赋体现在《指尖上的春天》里,把红桃素李的盛开,霸道地释放出来。《一树花开》道出了生命的无常;《一个人的狂欢》夸张到在想象里跑出一个个的场景;《有感》道出人生的曲折和不易。
将星光归还给萤火虫,诗意逆光。
《电线》的平行,像不相交的两个人,相望、相送、对歌,到渴望相交,多么像一个恋爱故事。诗人将《立秋》里的雨,写成了磅礴之势;在《光阴》中感慨时间易逝,人像刀背,总是钝一点,而时间像刀尖,过得太快,这就产生一些感叹;读《墙上的玻璃》,玻璃的前身是一滴水,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同时也像一个被生活磨砺的人,尝试过世间冷暖,最后,做回一滴凝固的水,波澜不惊。看透一切之后的从容,这就是成熟的人生;《凤凰树》写出了代沟感,100栋的婆婆晾晒衣服,树具有功能性和生活息息相关,但诗人却把它当成灵魂的倚背,在大树的气息里,自由地任由内心疯长。树下的两个人,就像身边的陌生人,就算相见,也不相识;《淋雨》象征性地书写诗人的意愿,终于落地。
《雾》里看花,诗意逆光里的小狂欢,周小满的诗歌,以她独特的方式,在诗意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