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晓霞/文 宋璐/图
▲宝安展馆以“冰雪+”“科技+”“文化+”为主题,融入科技感、现代感元素。
昨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在这里,观众可以一日逛中国;也可以一秒穿越古今;还可以一展逛全球。
据统计,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展出文化产品12万多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较上届大幅度增长,实现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中展现“深圳担当”。
“有看头”“有逛头”“有吃头”“有买头”成为文博会深入人心的形象,文博会也成为市民文化旅游体验的新热点。本届文博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争相报道。据统计,共有超180家境内外媒体超3000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各媒体刊播报道达8万多篇(条),新媒体直播4000余场,全网阅读量超55亿人次,交易盛况4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每日至少1次直播连线,总时长超过30分钟,同时以晚间新闻、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总台大湾区之声等渠道,推出立体化报道超50条/篇。人民日报连续多日顶层宣推,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等推出专题、持续聚焦。小红书、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百家号、一点资讯等资讯平台广泛转载。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境外宣推力度,共推出对外报道2500篇(条),全网覆盖超6亿人次。
“全面向新,再造一个新宝安!”作为文博会主会场所在地,今年宝安区主会场展示面积300平方米,分为“新篇章”“新智造”“新文旅”“新文创”四大区域展示宝安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主会场突破传统展陈模式,精选22家参展单位,以“冰雪+”“科技+”“文化+”为主题,融入科技感、现代感元素,展出151件文化创意产品,整体采用冰纹亚克力设计呈现晶莹剔透的冰砖效果。9大分会场以“文化+科技”为主线,通过虚实场景融合与多维度叙事,展示冰雪文旅、电竞产业、非遗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新态势,以年轻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为市民送上数字创意、影视动漫等上百项产业特色鲜明主题文化活动。
文博盛会、全民共享,今年宝安展馆首次将AI元素与展陈有机结合,现场体验缩小版“前海冰雪世界”、专属打卡“深圳宝安KLG俱乐部”、领略“裸眼3D”视觉震撼效果……一幅开放、包容且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新图景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与此同时,宝安区主动变展会为招商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动区商务局、出版集团等,走访对接芒果互娱、聚橙、宝宝巴士、阅文集团、泡泡玛特、浙江大丰、广州凡拓、彩条屋、南京文投等近100家企业。其中,阅文集团与湾区书城签约,落地阅文书园项目;元隆雅图在湾区书城打造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粤港澳大湾区旗舰店,带来承载中华体育精神的精美体育文创礼品;向湾区书城推荐并链接pico、芒果互娱、艺瑞奇等公司。与奥地利斯诺奇国际滑雪学院对接,推动企业与前海冰雪世界合作。与六喜文化、应允之地文化、星动传媒文化、开心霖到爆等演艺文化企业深入交流,推动企业注册及演艺项目落地。首个中国、沙特阿拉伯及欧洲合拍商业科幻影片项目《S.A.I.F》、首个中国和西班牙合拍项目《跑酷人生》、快手珠宝产业带深圳直播电商基地等项目落地宝安。
据统计,宝安主分会场文博会期间的总人流量再创新高,累计28万人次;实现展览和交易双丰收,主分会场签约及意向成交订单305个,意向成交总额近25亿元。
【展会亮点】
在文博会体验指尖脉学千年智慧
齐向华教授脉诊团队携“系统辨证脉学”亮相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臧运华 文/图
▲齐向华教授脉诊团队亮相文博会。
在以多元文化交流著称的文博会上,传统中医文化大放光彩。5月26日,齐向华教授脉诊团队携“系统辨证脉学”亮相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名中医专家齐向华传承工作室”团队现场学习交流,以指尖上的中医智慧,展现中华医学的深厚底蕴。
在山东,有一位中医,他的手指能感知人体的微妙变化,可以用脉诊找到病人情绪的喜怒哀乐,他便是齐向华教授。其为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也是“系统辨证脉学”的开创者。他融合扁鹊等古代医家精髓与民间诊脉技艺,经数万例临床实践,独创“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体系。其编著的《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提出位、数、形、质、动五维纲领,革新传统脉学认知;《辨证脉学功夫沙龙》系列书籍则汇总学术精华,为中医从业者提供进阶指南。
活动现场,齐向华教授以生动的临床案例开展教学。他通过解析过度劳伤导致的“散、浮、粗、缓、迟”脉象,以及因情绪波动引发的“敛、细、上寸浮”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脉象要素“敛”与“散”的临床应用。还为大家讲解了脑供血不足对应的“稠、细、热”脉象,并现场边试脉边针刺,教导学员“这就是扁鹊派系看病的特点,根据脉象,左手把脉右手针刺”。齐向华教授团队成员——山东中医药大学脑病科滕晶主任,也在现场为众多排队的中医爱好者把脉交流,把山东的中医文化展示给大家。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医内科臧运华主任医师、中医妇科米燕静副主任医师、针灸科李佳琪主治医师等传承工作室成员,现场学习并汇报了半年来的学习成果。
这一传承脉络可追溯至2024年,“名中医专家齐向华传承工作室”在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正式揭牌,13位中医骨干拜入师门。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臧运华主任医师与齐向华教授早有师生渊源。工作室成立后,团队自制脉诊教具、组建线上研讨群,通过病例分享与实操演练,将理论学习转化为临床实战能力。
在文博会邂逅千年盛唐
“唐风汉韵” 原创非遗情景剧上演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小娟 通讯员 邵永玲 文/图
▲连丰文化“唐风汉韵”原创非遗情景剧。
5月2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南登陆大厅,一场以“唐风越山海·汉韵传千秋”为主题的原创非遗情景剧上演,成为演艺出海推介舞台上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作为唯一入围“文化出海推介”的非遗展演节目,该剧由连丰文化打造,以千年礼乐为灵魂,非遗技艺为骨架,通过沉浸式演绎与国际化表达,再现盛唐文明的恢宏气象,为全球观众开启一扇感受东方美学、领悟中华智慧的窗口。
整台演出以“礼仪”作为叙事主线,巧妙串联吟诵、舞蹈、拓印等多项非遗技艺,并完美融合埙、箫、古琴、箜篌等传统乐器,通过“礼启”“诗乐茶韵”“敬拜轩辕”“舞仪拓韵”“礼传”五大篇章,构建起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文明对话。
现场,礼仪官庄重击鼓,开启迎宾之礼。埙箫合奏原创音乐《追梦》,其音袅袅,余韵悠长。紧接着,吟诵传承人邵永玲带领学子吟诵《诗经·小雅·鹿鸣》,与此同时,古琴悠扬相伴,宫灯熠熠生辉。茶师们运用法门寺地宫复原茶具,细腻演绎唐代煎茶的十八道工序。从炙茶时的轻火慢焙,唤醒茶香,到碾茶时的精研细磨,再到酌茶时的优雅分盏,一招一式皆尽显风雅韵味。
最后,全体演员依次谢幕,共同构成一幅“活态非遗长卷”。他们齐声朗诵:“让我们以非遗为纽带,跨越山海,共筑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视频背景生动复原《捣练图》《簪花仕女图》《万邦来朝》等经典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盛世长安。现场一位带着儿子来看展的家长感慨:“这样的节目意义非凡,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礼仪、了解历史。”
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策划与执行方,连丰文化凭借对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创新性地将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观众仿若“一步千年”,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唐代煎茶道到古砖拓印,从汉唐舞到中幡杂技,各类非遗技艺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该剧编导青晏妃表示,数字光影等创新形式的运用,成功搭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破圈”对话。
在文博会致敬千年匠心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评审结果揭晓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蓓 文/图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举行,并于5月26日揭晓评选结果。本届大赛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参展商1076件(套)优秀作品参赛,经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评审委员会分组现场初评、复评、公示,最终评选出由沈浩创作的榄核雕《沈派苏工老核雕财神》等,邓榕深创作的银奖作品陶瓷《柴烧石湾红花瓶》等,曹加琼创作的铜奖作品苴却砚《山珍》等共计351件(套)获奖作品。
▲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作品榄核雕《沈派苏工老核雕财神》。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工艺美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深圳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期间举行。大赛获奖作品凸显了“文脉薪传·创想无界”的主题特色。其中,沈浩创作的金奖作品榄核雕《沈派苏工老核雕财神》等承续了传统精神,展现了丰富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我是文博会的常客了,参展并参赛了十几届。”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工艺美术大师沈浩说,他从第三届开始参加大赛评选,一路上获得很多肯定,至今光百花奖和金奖就拿了十几个。为了这次大赛,沈浩用时6个月专门为文博会创作了6套榄核雕作品。“榄核雕属于微雕艺术,很考验老艺人的功力。”沈浩说,获奖的作品《沈派苏工老核雕财神》雕了1个多月的时间,用的是正宗苏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派的工艺,“每个财神的开脸、表情、衣褶和手上拿的法器都不一样,这个很不容易,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这个工艺了。”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规格的评选活动之一,“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是每年文博会的亮点活动,见证了全国工艺美术技艺和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沈浩说,参加文博会、参加创意大赛,不仅能展示技艺、结交朋友,还能学习到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意相融合,能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更经典的作品。
【相关新闻】
“志愿红”展现“国际范”
中外志愿者携手护航文博会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张贝诗
5月22日,第二十一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引入外籍志愿者团队,近100名中外志愿者以专业服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赢得一众好评,为展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国际化风景线。
据了解,为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团区委联合福海街道、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服务筹备阶段开展了系列专业培训,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演练”模式,通过实景案例解析、应急处理演练、考核认证等环节,帮助中外志愿者快速掌握服务技能。本次志愿者团队年龄跨度从18岁到48岁,既有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者,也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志愿者。其中,外籍志愿者们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及扎实的汉语基础,成为文博会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
展会期间,中外志愿者分工协作,为参展商和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志愿者,也有首次参与大型展会服务的新人,共同承担展馆指引、便民服务、多语种翻译等工作。
来自泰国的志愿者Somsa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荣幸参与本届文博会志愿服务,这既让我深入感知中国文化,也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向世界展现不同文化间友好互助的美好图景。”现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外籍志愿者们大开眼界。来自意大利的Martina同学深受触动,“在深圳文博会的第一天,我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处处充满创意与灵感。我满怀感激之情,为能够亲身参与这样的盛会而感到幸运。”
据悉,本届文博会每日组织200余人次志愿者,累计超1000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
“迷彩绿”守护“文化蓝”
福海民兵为文博会打造“移动安全屏障”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翀 通讯员 柯超华 黄霓萍 林东仰
为保障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安全有序,福海街道武装部精心部署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助力文博会顺利开展。
据悉,街道武装部通过召集志愿者方式组建应急队伍,8名民兵主动加入“应急护航小分队”,承担会展周边交通疏导、巡逻防控、应急处置等任务,以“迷彩绿”守护“文化蓝”,成为文博会独特的安全防线。应急护航小分队每天从8点开始整队、检查巡逻摩托车,然后从应急分队驻地出发,沿会展周边路线巡逻。据负责人介绍,若有路人问路或寻求帮助,队员会及时提供服务。
“这几天深圳的天气很热,”带头巡逻的老兵邓伟锋说,“我们对文博会的热情燃烧似火,如同炽热的骄阳。”民兵陈炳豪表示,此次文博会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展示了无人机、机器人、AR/VR等前沿科技,这些都是宝安的骄傲。他希望民兵队伍能结合科技元素,提升新质应急应战能力。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