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厉为阁呈献中国艺术家屠宏涛 (1976年生) 的首次伦敦个人作品展。继2019年底在厉为阁香港举行屠宏涛作品回顾展后,是次展览呈献艺术家2019至2020年创作的全新作品。展览“屠宏涛:一波三折”于10月2日至12月19日举行,以富于表现的大型抽象画作,反映艺术家居所附近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启迪。他将中国美学传统结合战后抽象艺术,形成气韵生动、创新独到的艺术风格。
《青山见我应如是》
展览名称“一波三折”出自晋朝书圣王羲之 (公元303–361年) 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原指书法之笔势曲折多姿,现用作比喻事情曲折多变,亦有好事多磨的意味。屠宏涛解释:“我把这个词理解作:一种审美品质,就是笔画不在于规整,制作不在于装饰,而是经过反覆磨砺的过程,”面对目前的种种变局和全球困境,他亦在这批新作中寻求突破、带来绘画表现的新声。
屠宏涛现居成都,透过绘画探索记忆、场域、意象和技法之间的动态关系。他毕业于著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承接东西前卫艺术发展脉络,不仅向中国古典文人画家和诗人,亦向保罗塞尚、布莱斯马登 及大卫霍克尼等西方绘画先驱汲取灵感。其创作手法结合书法式书写与丰富的油画表现手法,用色繁富而笔触自由灵动,游走于具象再现与抽象表现之间。对屠宏涛来说,绘画意味着一种身体反应,作画过程所提供一种的是毫无掩饰的真实感。颜料在画布上流淌延展,时间与空间在或轻盈或生猛的笔触中重叠,塑造遒劲有力的动感。
屠宏涛抽象绘画的灵感源自自然游历的个人经验,融合地域美学、个体情绪和文史追忆。他在穿越中国壮丽群山时寻找题材,将个体于自然中移步换景的印象和主观感受记入脑海,回到工作室后,艺术家便会将这种主观的记忆转换成手稿,为视觉、气息和其他感官体验赋予结构。在过去两年里,他致力将更多历史现实融入画作之中,融入友人对谈、阅读感想,以及对游历过的风景的追忆想像。
于厉为阁伦敦画廊展出的焦点之作《青山见我应如是》(2019年作) 是长逾八米的四联作品。艺术家以多种笔触描绘陡峭的悬崖、秃树、苍翠森林和瀑布等壮丽山水景观,与远景中稀释的浅淡颜料形成强烈的色彩及质感对比。作品妙用色彩和态势,体现屠宏涛对中国山水艺术脉络和其独有观看方式的理解,并结合油画这一媒介予以重构。他表示:“中国画拥有一套图式结构,展示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我想要改变这种图式结构。”
编辑 董雯静